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军人叛逃罪
  • 什么是军人叛逃罪

    军人叛逃罪,是指军职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

    查看详细>>
  • 军人叛逃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军事利益和国 (边)境秩序。

    军人不同于普通公民,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安宁和维护祖国的尊严,是军人神圣的职责。《国防法》第56条规定,“现役军人必须忠于祖国,履行职责,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捍卫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显然,军人叛逃的犯罪行为严重违背了军人的职责,危害了国家和国防的安全,必须依法惩处。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拉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

    叛逃境外,是指行为人以背叛国家为目的,从境内叛逃至境外的行为。既包括通过合法手续出境而叛逃的,也包括采取非法手段出境而叛逃的情形。叛逃至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的,应以叛逃境外论。在境外叛逃,是指行为人以背叛国家为目的,因履行公务出境后擅自离队或者与派出单位和有关部门脱离关系,并滞留境外不归而叛逃。叛进行为必须发生在履行公务期间,并且必须危害了国家军事利益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是因私合法出境后与派出单位和有关部门脱离关系,并滞留境外不归的,属于出走,不应认定在境外叛逃,但其如在境外有投敌叛变的行为,则可以投敌叛变罪论处。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军人。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叛逃行为,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必须具有背叛国家的目的。行为人是否具有背叛国家的目的,应以其出逃的原因以及在境外的行为来分析认定。凡因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而出逃的,因触犯我国法律,为逃避制裁而出逃的,以及出逃后公开发表叛国言论的,投靠境外的反动机构、组织的,参与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申请政治避难的等,都应认定有背叛国家的目的。行为人因贪图享受、求学、婚嫁和其他一些个人原因出逃,在境外没有实施上述背叛国家言行的,不应认定其有背叛国家的目的。

    查看详细>>
  • 军人叛逃罪的认定

    (一)本罪与叛逃罪的法规竞合问题

    《刑法》(以下简称本法)对军人叛逃罪和第109条的叛逃罪的规定存在部分法规竞合关系,即本法第109条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规定可以包括一部分军人叛逃罪。当军人叛逃时,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军人叛逃罪论处。

    (二)区分本罪与逃离部队罪的界限

    军人叛逃罪与逃离部队罪都有离队不归的行为,在定罪上可能发生混淆。

    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军人叛逃罪侵害的是国防安全秩序,而逃离部队罪侵害的是兵役秩序。

    2、军人叛逃罪的行为人必须逃亡到境外,而逃离部队罪的行为人并不要求逃往境外。

    3、主观方面,军人叛逃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背叛国家的目的,而逃离部队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仅有逃避服兵役的目的。

    军人叛逃到境外的行为本身必然包含了逃离部队、逃避服兵役的行为,因此在适用法律上,应根据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军人叛逃罪论处,不能再定逃离部队罪实行数罪并罚。

    (三)区分本罪与投敌叛变罪的界限

    军人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都有叛变的行为,在定罪上可能发生混淆。

    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军人叛逃罪侵害的是国防安全秩序,而投敌叛变罪所侵害的是国家安全秩序。

    2、军人叛逃罪表现为出逃到境外,叛逃后并不一定投靠具体的机构、组织,即使投靠也不是投靠敌对的机构、组织,而投敌叛变罪则不一定逃到境外,但必须有具体的投靠对象,而且这些投靠对象必须是敌对的国家、集团、机构、组织等。

    查看详细>>
  • 军人叛逃罪的处罚

    1、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驾驶航空器、舰船叛逃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查看详细>>
  • 军人叛逃罪的立案标准

    军人叛逃罪,是指军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因反对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出逃的;

    2、掌握、携带军事秘密出境后滞留不归的;

    3、申请政治避难的;

    4、公开发表叛国言论的;

    5、投靠境外反动机构或者组织的;

    6、出逃至交战对方区域的;

    7、进行其他危害国家军事利益活动的。

    查看详细>>
  • 军人叛逃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

    《军人违反职责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十一条

    军人叛逃案(刑法第四百三十条) 军人叛逃罪是指军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因反对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出逃的;

    (二)掌握、携带军事秘密出境后滞留不归的;

    (三)申请政治避难的;

    (四)公开发表叛国言论的;

    (五)投靠境外反动机构或者组织的;

    (六)出逃至交战对方区域的;

    (七)进行其他危害国家军事利益活动的。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5-26 21:10:25

帮助逃犯转移财产罪量刑标准是啥

最近回复:

结论:帮助逃犯转移财产可能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有相应量刑标准,单位犯罪也有处罚规定,不知情转移则不构成该罪。法律解析:依据法律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帮助逃犯转移财产,就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般情形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若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上述规定处罚。司法实践判断情节是否严重会综合多方面因素。不过,如果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转移财产,不构成该罪。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复杂的财产转移情况,若不确定自身行为是否涉及违法,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2025-05-24 14:48:28

犯罪嫌疑人逃逸如何处理

最近回复:

(一)司法机关措施:公安机关会全力追捕,如发布通缉令,借助技术侦查手段锁定嫌疑人位置,对应当逮捕的在逃人员,在全国范围发布网上追逃信息。(二)涉案财产处理:若因嫌疑人逃逸致案件无法侦查终结,司法机关可依法查封、扣押、冻结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符合条件时可申请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三)被害人权益保障:被害人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赔偿物质损失,即便嫌疑人逃逸,民事诉讼程序也会依法推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八条规定,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一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2025-05-23 07:18:39

刮蹭路灯杆逃逸最严重后果是啥

最近回复:

1.刑事上,刮蹭路灯杆后逃逸,可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若路灯杆损坏价值巨大,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要件,会以此罪定罪。数额较大等情况,处三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罚金;数额巨大等,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2.民事上,逃逸者要承担路灯杆修复或赔偿费。若因逃逸无法及时确定损失,赔偿额可能增加。且逃逸影响保险理赔,商业险常拒赔,需自己担责。

2025-05-09 21:00:54

逃税几百万不缴判多少年

最近回复:

逃税几百万且不缴的量刑要依据逃税比例判断。若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虚假申报或不申报,逃税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逃税几百万且占比达此标准,就可能按此量刑。不过存在特殊情况,若经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五年内有逃税刑事处罚记录或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1.企业和个人应依法纳税,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确保税务申报真实准确。2.若收到税务机关追缴通知,应及时补缴税款和滞纳金,配合接受行政处罚。3.加强税务知识学习,提高纳税意识和法律意识。

2025-04-27 13:44:11

未逃避侦查追诉时效是多久

最近回复:

1.犯罪未逃避侦查,追诉时效按法定最高刑定:不满五年有期徒刑,追诉时效五年;五年以上不满十年,追诉时效十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时效十五年;无期徒刑、死刑,追诉时效二十年。2.若二十年后必须追诉,要报最高检核准。3.公检法等机关立案侦查或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2025-04-25 21:02:38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样处理

最近回复:

1.刑事方面:交通肇事逃逸致一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按交通肇事罪处理,判三年到七年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行政方面: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交管部门处二百到二千元罚款,可并处十五天以下拘留,还会吊销驾照且终生禁考。发生事故应救伤者、配合处理,逃逸会加重责任、违背道德。

2025-04-24 23:52:45

犯罪逃跑超过多少年不追究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犯罪后逃跑是否追究刑事责任与追诉时效相关。追诉时效依法定最高刑不同而有所区别,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五年;五年以上不满十年的,追诉时效是十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达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为二十年。若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要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2)存在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情况。一是在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法院受理案件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审判;二是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司法机关应立案却不予立案。提醒:犯罪后不应抱有逃避就能免除责任的侥幸心理,一旦司法机关启动相关程序,即使逃跑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建议遇到法律问题及时咨询,不要选择逃避。

2025-04-24 21:36:34

肇事者逃逸后怎么处罚

最近回复:

结论:肇事者逃逸处罚分未构成犯罪和构成犯罪两种情况。未构成犯罪有罚款、拘留、吊销驾照且终生禁驾等处罚;构成犯罪则在交通肇事罪基础上加重处罚。法律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肇事者逃逸未构成犯罪时,交管部门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还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若构成犯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可见,逃逸行为不仅面临行政处罚,构成犯罪时刑事处罚也会加重。若遇到与肇事逃逸相关的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法律建议。

2025-04-24 14:09:28

肇事逃逸被抓怎么判罚的

最近回复:

1.肇事逃逸未构成犯罪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会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能拘留15日以内,还会吊销驾照且终身禁考。2.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肇事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后逃逸,判3到7年有期徒刑;因逃逸致被害人死亡的,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因逃逸致人死亡”指肇事者为躲追责逃跑,致被害人未获救助死亡。

2025-04-24 06:38:41

特殊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认定

最近回复:

(一)主观上判断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可结合行为人事发后的表现,如是否积极救助伤者、是否配合调查等判断。(二)客观方面严格对照各种情形认定,比如对于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的,需有证据证明其明知事故发生。(三)对于声称非故意驶离的情况,要求行为人提供相应证据,如医院记录证明是送伤者就医等。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项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这为特殊交通事故逃逸认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界定,与上述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的认定要点相契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