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战时造谣惑众罪
  • 什么是战时造谣惑众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查看详细>>
  • 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要件

    (一)主体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说的都是假的,会扰乱军心、瓦解斗志,仍加以宣扬、扩散。其动机,有的是怯战、厌战,通过造谣惑众,达到躲避战斗的目的;有的是因受批评、处分,或未能评功受奖,通过造谣惑众,达到泄愤、报复。如果行为人是基于危害国家安全目的,或勾结敌人造谣惑众的,则不构成本罪。

    (三)客体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我军是人民的军队,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优势所在。在战场上适时做好战斗动员和宣传鼓动工作,对于激励官兵的战斗意志,鼓舞部队士气,稳定军心,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斗概则》把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以提高官兵执行战斗任务的自觉性,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统一作战思想,激励战斗意志,使部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军人战时造谣惑众的行为,造成官兵思想混乱,情绪动荡,士气低落,斗志涣散,破坏了战时宣传舆论秩序,最终将导致军心动摇,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是指行为人自己编造虚假的情况,在部队中散布,煽动怯战、厌战或者恐怖情绪,蛊惑官兵,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军心涣散。如果是行为人将道听途说的内容不负责任地又向他人散布,不能认定为造谣。行为人所散布的内容必须是虚假的,而且是与作战有直接关系的,如夸大敌人的兵力和装备优势,虚构敌方的战绩和对我方不利的战况等。如果行为人所散布的内容确属实情,即使对我军不利,也不宜认定为造谣。如涉及泄露军事秘密,可依法以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论处。动摇军心是造谣惑众的内容已经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只要行为人制造并散布的谣言足以动摇军心,不论是否已经产生了动摇军心的实际后果,如引起部队混乱、指挥失控,人员逃亡等,均应属于造谣惑众,动摇军心。行为人散布谣言的方式,可以是在公开场合散布,也可以是私下传播;可以是口头散布,也可以通过文字、图像或其他途径散布。只要是将谣言让他人知道,均属于散布谣言。

    查看详细>>
  • 战时造谣惑众罪认定

    1、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

    2、区分本罪与谎报军情罪的界限

    两种犯罪都有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而且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但前者是将编造的谣言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将编造的情况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

    3、区分本罪与假传军令罪的界限

    前者的行为人也可能编造有关作战命令的谣言。这种情况与假传军令罪的区别,在于传递虚假军令的方式和接受虚假军令的对象不同。前者不是将虚假军令直接传播给执行人,而是在公众中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后者则是将虚假的命令传递给依照职责应执行该命令的人,假传的方式往往是正常下达命令的方式,对象是特定的。

    4、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条竞合,本法对这两类犯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军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构成犯罪的,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战时造谣惑众罪论处。

    查看详细>>
  • 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标准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查看详细>>
  • 战时造谣惑众罪立案标准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造谣惑众,动摇军心,是指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煽动怯战、厌战或者恐怖情绪,蛊惑官兵,造成或者足以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军心涣散的行为。

    凡战时涉嫌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应予立案。

    查看详细>>
  • 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

    《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4-09 05:13:32

学车造成损害能怎么赔偿

律图天津

律图天津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在驾校学习且学员在教练员指导下驾驶发生事故,赔偿责任由驾校承担。这是因为教练员指导学员练车属于职务行为,根据民法典,用人单位要对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负责。(2)若学员擅自驾车引发事故,学员需依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责任。当学员故意违反规定私自驾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时,要承担一定赔偿。(3)要是第三人过错造成学车时的损害,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像其他车辆违规碰撞教练车,违规车辆一方需按责任比值赔偿损失。总之,处理学车损害要先明确责任主体,再确定赔偿方式与比值。提醒:学车过程中,学员应严格遵守驾校规定,切勿擅自驾车。遇到损害情况要及时确定责任主体,不同案情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2025-04-04 13:46:40

十五岁可以立案聚众斗殴吗

律图宝鸡

律图宝鸡 最近回复:

(一)十五岁实施聚众斗殴一般不构成聚众斗殴罪立案标准,无需过度担忧刑事责任,但家长和监护人要关注孩子行为。(二)若在聚众斗殴中出现致人重伤、死亡情况,会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这种特殊情况可立案,此时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法律帮助。(三)即便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孩子也可能被责令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家长要切实履行好监管和教育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2025-04-01 22:47:36

聚众赌博28万怎么判

丽江法务

丽江法务 最近回复:

1.聚众赌博涉及28万构成赌博罪,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即符合此罪构成要件,依刑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2.司法实践里赌资是衡量犯罪情节的关键因素,28万赌资较高会从重处罚。不过最终量刑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像参赌人数、是否有自首立功等从轻或减轻情节、是否为累犯等从重情节。3.若行为人主动认罪认罚、积极退赃,司法机关可能会从轻处理。建议涉事人员主动配合调查,如实供述,积极退还赌资,争取从轻处罚。同时,公众也应远离赌博活动,避免违背法律。

2025-03-31 16:02:21

醉驾造成交通事故可以取保候审吗

律图周口

律图周口 最近回复:

醉驾致事故满足特定条件能取保。其一,犯罪嫌疑人等可能被判管制等轻刑,或可能处有期徒刑但取保不致危害社会;其二,若身患重病、生活难自理,或正怀孕哺乳妇女,取保也无危险;其三,羁押期限到了但案件未结,需取保的情况。不过,最终能否获批,得由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依据具体案件来定。醉驾致事故符合条件可办取保。像犯罪嫌疑人等可能被判处管制等刑罚,或者虽可能判有期徒刑但取保不影响社会安全;还有身患重病无法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取保也无妨;以及羁押期限满了而案件没结,需要取保的情形。然而,到底能不能获批,得由相关部门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判断。

2025-03-31 12:21:36

在乡下被造黄谣怎么办

郭跃律师

郭跃律师 最近回复:

有证据直接要他赔偿,没事的。

2025-03-29 16:02:29

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会面临什么刑罚

律图宁夏

律图宁夏 最近回复:

致人重伤严重残疾的定罪量刑需依具体罪名和案件情况判断。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手段特别残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抢劫罪中抢劫致人重伤、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还会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1.明确罪名:司法人员要精准分析犯罪行为符合何种罪名的构成要件。2.综合判断:结合犯罪的主客观要件等因素,如犯罪动机、手段、后果等全面考量。3.遵循法定量刑:依据法律规定的量刑幅度,公平合理地确定刑罚。

2025-03-28 15:32:54

数罪聚众斗殴成年和未成年如何判

四川法务

四川法务 最近回复:

(一)成年人聚众斗殴构成犯罪,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要被追究责任。没有加重情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加重情形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提醒成年人不要参与这类违法犯罪活动。(二)未成年人方面,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犯罪要担责但从宽处理,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不满十六周岁聚众斗殴致重伤、死亡按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处罚且从轻或减轻,要关注这类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刑法对特殊群体在量刑上的从宽处理原则,与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理念一致。

2025-03-28 12:12:04

想了解,员工故意制造工伤敲诈公司赔偿怎么办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最近回复:

您好可就工伤事宜进行解答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