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劳动经济仲裁费用谁承担?

劳动经济仲裁费用谁承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4.08 · 1488人看过
导读:劳动经济仲裁费用败诉方承担,但是双方有约定的除外。在工作如果发生劳动纠纷无法协商解决的情况下是可以申请仲裁的,由仲裁机构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以此解决矛盾争议,但是这个过程中要缴纳一定费用的。

一、劳动经济仲裁费用谁承担?

仲裁的费用要由申请的仲裁人预先缴纳,但结案之后,根据仲裁费由败诉方负担的原则,根据实际支出确定。双方部分败诉的,由双方共同承担费用,若有一方生活困难难,经过审核可以免去仲裁费。

劳动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仲裁费。仲裁费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处理费。受理费由仲裁申请人预交,处理费包括差旅费、勘验费、鉴定费、证人误工误餐费、文书表册印制费等实际开支,由双方当事人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申诉书副本5日内预交。

处理结案后、仲裁委员会按照仲裁费由败诉方负担的原则,根据实际支出确定。双方部分败诉的,由双方共同承担费用。申诉人撤诉的,全部费用由撤诉方承担。争议经调解解决的,仲裁费由双方协商解决。此外,对于职工当事人一方生活确有困难的,经仲裁委员会决定可以减、缓、免交仲裁费。

仲裁庭在仲裁裁决中或在案件结案时,有权对仲裁费用的最后承担作出决定。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方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仲裁庭根据当事人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其各自应当承担的仲裁费用的比例。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各自承担仲裁费用的比例。

(1)争议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收取5%,最低不少于20元。

(2)争议金额在10万元至50万元的,收取500元,加收超过10万元部分的4%。

(3)争议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收取2100元,加收超过50万元部分的3%,但最高不得超过1万元。

二、申请劳动仲裁要带什么材料?

1、劳动仲裁申请书:内容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原籍、现住址、联系电话;企业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地址和联系电话)、具体的仲裁请求及金额、事实和理由。申请书除提交正本外,还应按被诉人的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要由申诉人本人签名(如有代笔人需注明)

2、提交证据:包括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复印(复制)件及证据清单,证据及证据清单除提交正本外,还应按被诉人的人数提交副本。

3、其它材料:

劳动者诉用人单位:

(1)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2)如委托代理人代为仲裁,需提交申诉人身份证原件和《授权委托书》;

(3)被诉人为企业的,提供“企业注册资料”原件一份。

(4)被诉人为事业单位的,需提供“登记资料”原件一份。

(5)被诉人为其他单位的:需提供其管理机构出具的“登记资料”一份。

需要注意的是,仲裁费用是由仲裁申请人预交的,若仲裁失败了,那就由败方来承担仲裁费,如果双方部分败诉就双方共同承担费用,以及申请仲裁的话要准备好相关材料,文中以及说明了要具体带什么材料。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合同热门文章

  • 用人单位擅自变更合同员工离职属于被迫辞职,可以主张经济补偿,根据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单方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部分用人单位会利用劝使、胁迫等方式使劳动者辞职,以达到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目的。但如果出现“被迫辞职”情形,员工仍可向企业主张经济补偿金。
    32682次阅读2022.03.30
  • 1、保密费的支付是自愿的,目前并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要求支付保密费 2、保守商业秘密是员工的法定义务。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93515次阅读2022.03.30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只规定了单位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的限制数额,即不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支付。
    45688次阅读2022.03.30
  • 员工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要支付的违约金标准是不能超过单位支付的培训费的,另外,如果有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在员工违约的情况下,要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没有明确的规定,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
    2195次阅读2022.03.28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14880次阅读2022.03.28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