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 什么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以各种蛊惑人心的方法,公开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

    查看详细>>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构成要件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平等就是指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经济和文化上的平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所侵犯的民族平等权利也就是这个意义上的平等权利。

    (四)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

    所谓煽动,是指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公然宣传。所谓民族仇恨,是指基于种族、肤色、世俗的原因而产生的强烈憎恨。

    所谓民族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世俗的理由而对人们进行区别、排斥、限制,意图损害其他民族平等地位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本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有:散发、公开陈列、张贴、放映或以其他方式使他人获得文书,鼓吹暴力或种族仇恨的行为。

    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具有以下几种情形:

    (1)动机十分卑劣的,如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犯罪行径而煽动民族仇恨、歧视的;

    (2)煽动手段恶劣的,如使用侮辱、造谣等方式的;

    (3)多次进行煽动的;

    (4)煽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影响恶劣的;

    (5)煽动群众人数较多,煽动性大的。

    查看详细>>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认定

    一、本罪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界限

    两罪都是破坏我国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犯罪,其主观特征都为故意犯罪,但两罪的区别表现在:

    1、主体要件不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主体要件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自然人才能构成此罪,非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虽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其侵犯少数比族风俗习惯的行为不构成此罪。当然,倘其行为符合其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构成要件的,应以他罪定罪处罚,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所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本罪。

    2、客体要件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有时,本罪的客体还可能是复杂客体,即行为人实施的煽动行为不仅构成对其一民族平等权利的侵犯,有时还可能直接侵害有关民族公民的人身、名誉、人格等权利;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体则是我国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3、客观要件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观特征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煽动,就是蛊惑人心,以鼓动、劝诱或者其他方法,促使某一民族群众对其它民族产生仇恨、歧视等情绪或心理,或者采取一定的敌视行动。其危害性就在于可能使被煽动者产生某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的意图和行动。行为人进行煽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书写、张贴、散发标语、传单、印刷、散发非法刊物;录制、播放录音、录像;发表演讲、呼喊口号等,从而制造民族之间的矛盾,使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为敌或相互歧视。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客观特征则表现为非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所谓非法侵犯,是指违反宪法和有关的法律规定,采用暴力、胁迫等手段,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或者强制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从司法实践来看,非法侵犯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强迫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例如,强迫少数民族改变自己的饮食禁忌,禁止少数民族公民身着民族服饰等;其二,破坏少数民族的风俗活动,例如扰乱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阻挠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仪式等;其三,阻止少数民族对自己风俗习惯的改变等。

    二、本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

    1、侵犯的客体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既包括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也包括不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主要客体则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即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和保护的全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平等、互助的关系。

    2、客观要件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具有非法剥夺公民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非法剥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禁止和干涉他人的宗教信仰。如阻挠公民或教徒参加正当的宗教活动,捣毁或封闭宗教活动场所及必要设备,强迫公民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以鼓动、劝诱或者其他方法对某一或某些民族进行蛊惑,以期在不同民族之间制造相互仇恨、相互歧视的状态或心理,甚至引起民族之间的直接纠纷和冲突。其煽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书写、张贴、散发标语、传单、印刷、散发非法刊物;录制、播放录音、录像;发表演讲、呼喊口号等。至于被煽动者是否受煽动而从事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则对它罪没有影响,只是在量刑时应予以考虑。

    3、主体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可能构成本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即只要是年满16周岁的具有刑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行为的,都有可能构成本罪。

    4、主观不同。虽然两罪在主观方面都是出于故意,但两罪行为人的具体认识则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行为人明知他人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自己的剥夺行为是非法的而故意实施;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行为人明知自己的煽动行为可能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为敌或相互歧视而积极为之。

    查看详细>>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量刑标准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查看详细>>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立案标准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故意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方式煽动民族仇恨、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

    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手段恶劣、多次煽动、引起民族公愤的;严重损害民族感情、尊严;致使民族成员大量逃往国外以及引起其他影响民族之间的团结、平等后果等,应予立案。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6-18 14:24:59

写离婚协议书是在民政局吗

最近回复:

1.离婚协议书不一定要在民政局写,它是夫妻就离婚、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达成一致的书面文件。夫妻可提前自行拟定,这样能充分协商,确保协议符合双方意愿。2.若去民政局时没签协议,民政局会提供范本参考填写。但范本较通用,可能无法精准契合具体情况,易产生后续纠纷。3.建议提前按自身实际仔细商定条款并书面化,必要时咨询律师。

2025-06-18 06:58:57

有欠条怎么起诉人民法院

最近回复:

(一)准备起诉状,写清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和借款过程等事实与理由。(二)收集证据,除欠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借款事实的材料也应准备。(三)确定管辖法院,通常是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四)携带身份证、起诉状、证据材料去法院立案,交材料后缴纳诉讼费用完成立案。(五)立案后等法院通知开庭,庭审中举证质证、阐明观点。(六)若被告不履行判决,可申请强制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5-06-17 05:40:25

派出所民事纠纷处理不好如何处理

最近回复:

(一)派出所调解不成时,当事人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其专业性强,能深入处理纠纷。(二)依据纠纷类型,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例如合同纠纷可找市场监管部门。(三)若上述方式都无法解决,收集证据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靠法院判决维护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2025-06-16 13:09:26

新民法丈夫出轨离婚财产怎样划分

最近回复:

1.丈夫出轨离婚,财产划分先看夫妻能否协议分割,能达成协议就按协议处理。2.若无法协议,法院会根据财产情况,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判决。3.女方作为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4.分割共同财产时,法院会酌情倾向无过错方,让过错方少分,但少分比例由法院定。5.只能分割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归个人。

2025-06-15 22:29:44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几日立案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人民法院对起诉状有明确的处理流程和时间限制。当收到起诉状时,若符合起诉条件,需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够及时进入司法程序。(2)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要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同时给予原告上诉的权利,这体现了司法程序的严谨性和对当事人救济途径的保障。(3)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时,法院应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书面凭证。若需要补充必要材料,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材料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确保司法流程的顺畅进行。提醒:起诉时应尽量确保材料齐全,若对法院的裁定不服要及时上诉。不同案件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以获得更精准分析。

2025-06-13 21:01:48

去民政局离婚只有女方去可以吗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协议离婚必须男女双方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涉及身份关系解除、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重大事项,只有双方同时在场才能表达真实意愿。(2)申请离婚登记时,双方需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就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婚姻登记机关会对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和离婚协议书进行审查。(3)经过离婚冷静期后,双方还需再次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仅女方前往,无法完成整个协议离婚流程。提醒:协议离婚要求双方共同参与各个环节,若一方无法到场则无法办理。不同情况可能有不同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2025-06-13 18:24:42

交通事故刑事附带民事如何赔偿

最近回复:

(一)发生交通事故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时,受害人要及时收集与赔偿项目相关的证据,如医疗费用发票、误工证明、护理协议及费用凭证等,以便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二)在赔偿流程上,要了解交强险、商业三者险的理赔程序和要求,及时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三)双方可以积极协商赔偿事宜,若能达成赔偿协议并取得谅解,对被告人量刑可能从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

2025-06-13 15:26:44

在看守所能否提出民事上诉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法律赋予了当事人对一审民事判决、裁定不服时在法定上诉期内上诉的权利,且该权利不受当事人身处看守所这一情况的限制。(2)当事人可通过看守所向原审或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看守所有职责及时转达上诉相关材料,保障当事人上诉渠道的畅通。(3)上诉需递交上诉状,明确当事人信息、原审法院情况、案件信息、上诉请求及理由等。书写有困难的也能口头上诉,由法院记录。提醒:上诉要注意在法定上诉期内进行,避免逾期丧失上诉权利。不同案情上诉策略不同,建议咨询以获取针对性分析。

2025-06-13 05:29:21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多久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立案阶段,法院会对起诉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不符合的七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此环节保证了诉讼程序启动的规范性。(2)审理阶段,简易程序案件三个月内审结,能快速处理相对简单的案件;普通程序案件一般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确保复杂案件有足够时间审理。上诉案件中,判决上诉案件三个月内审结,裁定上诉案件三十日内终审裁定,维护了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并保障二审效率。提醒:不同案件情况不同,所需时间会有差异。若对诉讼时间把握不准或有特殊情况,建议咨询以进一步分析。

2025-06-13 04:15:30

民警被取保候审还能否继续工作

最近回复:

(一)若民警被取保候审,所在单位应立即暂停其原职务工作,停发工资待遇,但保留人事关系。(二)单位要密切关注案件进展,待案件有最终结果。若被认定无罪或不构成犯罪,及时按规定恢复其工资待遇,让其继续履行职责。(三)若被定罪,单位需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如给予处分、解除劳动关系等。法律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公职人员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予以开除。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