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争议 > 职工不服劳动仲裁怎么办

职工不服劳动仲裁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12947人看过
导读:劳动者对本法第47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对于很多劳动争议而言,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处理,要是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话,才能够提起劳动诉讼。也就是说职工要是不服劳动仲裁的话,提起劳动诉讼是一种解决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怎么办呢?以下是具体介绍。

一、职工不服劳动仲裁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48、49、50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如何维护自己权利的救济程序。

(一)“一裁终局”的情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以下几种情形:

1、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这些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二)劳动者不服裁决的救济途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8条中予以规定:劳动者对本法第47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用人单位不服裁决的救济途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9条中予以规定: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47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一裁两审”的情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0条予以规定:当事人对本法第47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例如: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因违反劳动法规定予以赔偿的劳动争议、劳动者因工伤追索工伤医疗费以外的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根据上文的介绍,相信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要是职工对劳动仲裁不服的话应该如何处理了吧。实践中,职工可以对劳动仲裁表示不服,用人单位同样也可以对劳动仲裁的结果不服,但他们的处理办法都是不同。更多劳动仲裁方面的知识,欢迎你到律图网站进行了解。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劳动争议热门文章

  • 对于工厂压了员工一个月工资的情况,需要区分两种情况讨论。1、压工资是为了限制员工跳槽,这种情况下是不合法的。2、但要是公司章程中有这方面的规定,同时该规章制度也是合法有效的,那么对员工就有约束力,并且这样的规定也不是出于限制员工的目的,那么就不能认为是违法。
    270389次阅读2022.03.2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法律已经明确了劳动仲裁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仲裁办案的经费是由当地财政予以保证的。从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理案件都是不收费的。
    106211次阅读2022.03.28
  • 1、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2、赔偿金。赔偿金是指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按照双倍经济补偿金支付的赔偿金。区别。1、适用的条件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
    79991次阅读2022.03.28
  •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5867次阅读2022.03.28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2011。十七、劳动争议169、劳动合同纠纷:1、确认劳动关系纠纷。2、集体合同纠纷。3、劳务派遣合同纠纷。170、社会保险纠纷:1、养老保险待遇纠纷。2、工伤保险待遇纠纷。3、医疗保险待遇纠纷。
    6082次阅读2022.03.28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