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赔偿标准 >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工伤怎么赔偿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工伤怎么赔偿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20 · 1695人看过
导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却被认定为工伤,赔偿流程为:先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再进行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赔偿项目有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用人单位未签合同担双倍工资责任,未缴工伤保险则全额承担赔偿。建议及时收集工作证、考勤记录、工友证言等证据维权。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工伤怎么赔偿

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工伤怎么赔偿

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但被认定为工伤,赔偿流程如下:首先,需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之后,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实报实销;停工留薪期工资,按原工资福利待遇发放;伤残津贴,依伤残等级确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本人工资乘以相应月数;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与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支付),具体标准按当地规定执行。用人单位未签合同需承担双倍工资责任,若未缴纳工伤保险,工伤赔偿由单位全额承担。建议及时收集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友证言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工伤事实的证据,以便顺利维权。

二、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工伤赔偿争议如何解决

未签劳动合同发生工伤赔偿争议,可按以下步骤解决:

首先,确认劳动关系。收集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来确认。

其次,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然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伤情相对稳定后,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最后,协商或仲裁索赔。确定工伤和伤残等级后,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未签劳动合同工伤,用人单位担何法律责任

即便未签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需对工伤负责。

首先,依《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应参加工伤保险却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员工发生工伤,该用人单位需按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其次,未签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再者,用人单位需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包括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若导致劳动者伤残,还要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若用人单位拒不承担责任,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

当我们探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劳动合同工伤怎么赔偿时,其实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首先,即使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等,这对后续赔偿至关重要。其次,工伤赔偿数额不仅与伤残等级有关,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倘若你在遭遇此类工伤后,对赔偿的具体流程、证据收集的要点,或者赔偿金额的计算仍有疑问,不要让困惑持续。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提供精准的法律指引。

网站地图
遇到工伤赔偿标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