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劳动者在职期间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者在职期间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1375人看过
导读:劳动者在职期间能够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的劳动合同,在职期间由于劳动者主观意愿打算辞职解除,只需要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或者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辞职期届满即可按照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只需要赔偿造成用人单位提供专职培训和竞业限制经济损失等相关费用。

一、劳动者在职期间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者在职期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作为违约解除劳动合同,需要依法给予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和竞业限制经济损失的赔偿,其他方面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法院不予支持。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存在以下十一种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或者漏缴社保项目的,均为未依法缴纳。

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7、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8、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9、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10、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1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在职劳动者辞职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1、写辞职信

这是必须也是最基本的一步,辞职信和应聘信一样,都应有一定的格式,而一封合格的辞职信一般必须包括以下内容:离职原因、离职期限、工作的交接、向公司表示感谢的礼貌用语。也可以再加上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推荐合适的接班人等内容,但措辞和语气一定不能过激,以免白纸黑字上留下对劳动者不利的“案底”。

2、和主管详谈

这是离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劳动者的离职请求是否能够得到批准和支持,关键还得看这一步。在和主管详谈之前,必须准备好离职的充分理由。如果劳动者平时的工作表现还不错,或者是公司的骨干力量,那么在谈话中主管很可能会挽留,而劳动者必须用得体的语言去应对,想方设法表明自己的立场,并坚持自己的初衷。切忌不辞而别,那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3、进行交接工作

在和主管谈妥了具体离职意向并征得同意之后,就应该开始着手交接工作。在公司还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的时候,劳动者应该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而即使在接替劳动者的人来了之后,劳动者仍必须将手头的工作交接完毕才能离开公司,以尽到自己的最后一份责任。

4、办理人事手续

决定离职之后,会有一系列人事手续要办,一般来说是由原单位开出退工单,并将劳动者的档案转出。另外还有劳动者的养老关系和房屋公积金等等也需要一并转移。假如劳动者已经找到了新单位,那么只要将原有的劳动关系转到新单位即可,假如是待业或者出国等等,那么就必须咨询有关部门后妥善处理,以免将来需要用到这些关系的时候发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5、开离职证明

按正常途径来,走的时候要开离职证明,有些公司招聘的时候要看离职证明的。

6、储存工作档案

在辞职前,劳动者就应当做一个有心人,平日就做好业务知识管理。将每项业务的程序与必要技能,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储存在档案或电脑里,这样离职时才可以移转出去。这种做法不但有利于接替者,对劳动者本人也有好处。任何业务或经验,若不能够加以整理、记录,很难转化成个人财富。这种积累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更是在公司内持续升迁,或取得外界机会的必备条件。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具有约束力的文件,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必须按照合同的规定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劳动合同签订可以进一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但是如果劳动者需要离职,只需要满定的要求时限内提前递交辞职报告,都可以办理正常离职手续,为了避免劳动纠纷,建议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关系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劳动合同热门文章

  • 用人单位擅自变更合同员工离职属于被迫辞职,可以主张经济补偿,根据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单方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部分用人单位会利用劝使、胁迫等方式使劳动者辞职,以达到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目的。但如果出现“被迫辞职”情形,员工仍可向企业主张经济补偿金。
    32726次阅读2022.03.30
  • 1、保密费的支付是自愿的,目前并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要求支付保密费 2、保守商业秘密是员工的法定义务。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93582次阅读2022.03.30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只规定了单位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的限制数额,即不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支付。
    45730次阅读2022.03.30
  • 员工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要支付的违约金标准是不能超过单位支付的培训费的,另外,如果有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在员工违约的情况下,要支付的违约金数额没有明确的规定,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
    2236次阅读2022.03.28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14926次阅读2022.03.28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