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奸辩护 > 未成年人犯强奸罪如何处罚

未成年人犯强奸罪如何处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7.28 · 22268人看过
导读:强奸妇女一人的,可以在3年至6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而未成年人可以从宽处罚,一般而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30%-60%;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ArticleTitle}

我国《刑法》中有规定,强奸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十四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也就是说部分未成年人也是可以构成强奸罪的,那么此时对涉嫌强奸罪的未成年人该如何处罚?我们一起看看有关介绍。

一、未成年人犯强奸罪如何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未成年人犯强奸罪如何处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针对的犯罪主体是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要同时构成三个要件,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法当罚性。如双方是恋人关系或其他关系发生了性行为,没有强迫,完全是出于自愿,对于这样的越轨行为,我们只能通过道德手段加以纠正。

3、必须是偶尔、而且是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解释使用的“偶尔、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是给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留有一定的空间。

二、强奸罪是如何规定的

(1)强奸罪的本质:违背妇女意志、强行发生非法的性关系;

刑法保护的是妇女的性自由?还是妇女的贞操权? 我国的强奸罪保护的是性自主权;

(2)犯罪对象,妇女,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合奸幼女必须非雏妓)。强奸尸体不够成强奸罪,应构成侮辱尸体罪;

(3)行为方式:“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的理解:达到致使被害妇女不能、不敢、不知反抗的状态;暴力、胁迫手段必须达到使妇女明显难以反抗的程度;其他手段:趁被害妇女熟睡、重病、晕倒;冒充被害妇女的丈夫、情人迷奸;

(4)违背妇女意志的理解:必须行为人认识到妇女不同意,且被害妇女确实不同意,两个条件缺少一个,就不成立。

(5) 犯罪主体:丈夫可否构成本罪,目前在中国,丈夫一般不能构成强奸,因为当中涉及到我国文化历史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承认了丈夫可以成为强奸的直接正犯,这会涉及到了妻子的无限正当防卫权的问题,故现阶段不宜把丈夫列为强奸妻子的直接正犯,但是丈夫可以通过间接正犯或者共犯的方式构成强奸妻子的强奸罪。

以上就是律图小编带来的关于未成年人涉嫌强奸罪的相应处罚,根据刑法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是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不能判处死刑,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更多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知识,欢迎你到律图网站进行详细了解。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强奸辩护热门文章

  • ①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②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3人以上)③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注意:当众不一定是用眼睛看)④二人以上轮奸的⑤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104601次阅读2022.07.28
  • 强奸罪是有时效性的,法院对实施了强奸罪的行为有不同的量刑,三到十年的有期徒刑之间量刑的追诉时效是10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之间的量刑,追诉时效是20年。量刑标准1、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1897次阅读2022.07.28
  • 构成强奸罪,但没有报案选择私下处理的,首先,这种处理方式不建议,如何赔偿法律没有规定,并且存在法律风险。强奸罪是法律严厉打击的犯罪,是公诉案件,第三人报案的,无论当事人怎么私下赔偿,行为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私下赔偿只能说明获得了受害者的谅解。
    64711次阅读2022.07.28
  •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人以上轮奸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570999次阅读2022.07.07
  • 强奸案属于《刑事诉讼法》的内容,也有相关的《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关于附带民事诉讼,只要在刑事案件中是有关人身损害赔偿都可以要求附带民事诉讼。相关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356858次阅读2022.03.28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