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 出售出入境证件罪
  • 什么是出售出入境证件罪

    出售出入境证件罪,是指出于营利的目的,出售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的行为。

    查看详细>>
  • 出售出入境证件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出入境证件的管理秩序。

    本罪犯罪对象是出入境证件。既包括出境证件,又包括入境证件。所谓出入境证件,是指公安部、外交部、港务监督局及其他授权的有关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审查核实后所签发的允许其出入国(边)境的证明,如护照、签证或者其他的有效出入境证件,其中,护照是指一国或某些特别地区为其出国公民所核发的用以证明其属于本国或该地区公民的证明件,属于本国或该地区公民出入国境或在国外居留、旅行的合法身份证明及国籍证明。其由本国外交主管机关发给。在一些互相友好可免予签证的国家、公民凭其护照就可出入其国(边)境,签证则是指一国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或盖印、表示准许其出入本国国境。在中国国外,由大使馆、领事馆或者外交部授权的其他驻外机关签发。外国人入境,依照国务院的规定,也可以向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指定口岸的签证机关申请办理签证。在国内,则由公安机关签发,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是指除护照、签证之外的可以凭其出入境的证明,如相邻边境地区常常持有的过境通行证、边境公务通行证、前往港澳通行证、往来港澳通行证、港澳同胞回乡证、出入境通行证等等。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出售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的行为。所谓出售,即出卖,是指把手中的出入境证件出卖给他人,以换取金钱、财物或其他物质性利益的行为。既包括先收集、购买、骗取后再出卖,也包括将自己的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出卖。但行为人出卖的必须是真实的、合法的出入境证件,即由国家机关依法颁发的出入境证件。至于该真实的证件是否超过有效期限,则不影响本罪成立,倘若出卖的是伪造或变造的出入境证件,则不应构成本罪,对之应当以提供伪造、变造的出入境证件罪论处。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只要行为人出于营利目的实施出售出入境证件行为,犯罪既属既遂。

    查看详细>>
  • 出售出入境证件罪认定

    (一)本罪与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或偷越国(边)境罪的界限

    本罪与其他俩罪的区别一般比较明显,但在行为人与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组织者或偷越国(边)境的人事前通谋,由行为人向组织者或偷越国(边)境的人出售出入境证件的情况下,对行为人是按非法出售出入境证件罪处理,还是按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共犯处理,实践中有不同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对行为人也应按非法出售出入境证件罪论处。在妨害国(边)境犯罪分工日益精密化的情况下,为让所有的犯罪行为都能得到惩治,本法将各种犯罪行为都以明确的罪名规定下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从理论上讲,行为人无论是否和组织者或偷越国(边)境人通谋,其出售出入境证件的行为都已构成独立的犯罪,也没必要作为其他犯罪的共犯处理。

    (二)本罪与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骗取证件罪的界限

    (1)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犯罪对象既包括出境证件,也包括入境证件,而后罪的犯罪对象仅包括出境证件。

    (2)客观行为不同。本罪的行为特征是把自己的证件或低价购买的证件出售,而后罪的行为特征是弄虚作假,骗取出境证件。

    (3)主观方面有所不同。本罪不要求特定的犯罪目的,而后罪则要求必须有为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使用的目的。

    查看详细>>
  • 出售出入境证件罪量刑标准

    出售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查看详细>>
  • 出售出入境证件罪立案标准

    1.出售出入境证件的,应当立案侦查。

    2.出售出入境证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为重大案件:

    ⑴出售出入境证件5~19本(份、个)的;

    ⑵给违法犯罪分子出售出入境证件的;

    ⑶违法所得10-20万元的:

    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3.出售出入境证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为特别重大案件:

    ⑴出售出入境证件20本(份、个)以上的;

    ⑵违法所得20万元以上的;

    ⑶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查看详细>>
  • 出售出入境证件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伪造、涂改、转让、买卖出境入境证件的,处10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犯罪的补充规定》的有关条款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三百二十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为他人提供伪造、变造的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五份以上或者出售护照、签证等出入境证件五份以上的:

    (二)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对伪造、涂改、冒用、转让、买卖签证、证件的外国人,在吊销或者收缴原签证、证件并没收法所得的同时,可以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处3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也可以并处限期出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4-03 20:43:44

十四岁以下入室盗窃怎么判

最近回复:

(一)对于十四岁以下未成年人入室盗窃这一情况,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管教责任,了解孩子盗窃的原因和动机,加强品德教育和法制观念培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二)若情况必要,应配合相关部门对孩子进行专门矫治教育,通过专业机构和方法,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三)监护人要积极主动对被盗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及时返还被盗财物,若财物已损坏或无法返还,需作价赔偿,以弥补被盗方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2025-04-01 20:01:35

基金销售刑事案件怎么判

最近回复:

1.基金销售刑事案件判决需依据具体罪名和情节判定。常见涉及非法经营罪和集资诈骗罪。对于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从事基金销售等金融业务、扰乱市场秩序且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有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也有罚金或没收财产的处罚。2.若构成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集资且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有罚金或没收财产。3.为避免此类犯罪发生,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监管,规范基金销售流程,加强员工法律培训。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公众也要增强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谨慎对待基金投资。

2025-04-01 14:02:59

被人侵入手机怎么办

最近回复:

1. 立刻停止使用遭入侵的手机,这样能防止个人信息继续外泄或遭遇更多损害。2. 把与手机相关的所有账号密码都更改一遍,像社交媒体、银行之类的,以防黑客借助已入侵的手机获取这些账号的权限。3. 仔细检查手机里的隐私设置,务必将必要的安全防护开启,比如锁屏密码、指纹识别或者面部识别等。4. 要是发现手机中有重要数据被窃取或者被篡改了,要赶紧备份剩余数据,然后对手机进行恢复出厂设置,把入侵的痕迹清除掉。5. 及时向手机运营商汇报手机被入侵的状况,寻求他们的技术支持与协助。同时,也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让警方介入调查,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025-03-29 23:25:46

半夜有小偷闯入家中怎么办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半夜遇小偷闯入,保障自身安全是首要原则。冷静应对不激怒小偷,悄悄报警并准确提供关键信息,有助于警方快速掌握情况实施抓捕。这是基于公民有配合执法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义务,且能最大程度减少自身危险。(2)与小偷遭遇时的合理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对抗不法侵害的权利。正当防卫旨在保护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符合法律精神。(3)小偷离开后保护现场是重要环节。现场保留原始状态能为警方勘查提供线索,这是为了保障司法机关有效收集证据,从而查明案件真相。提醒:遇小偷闯入,牢记先保安全,防卫适度,保护好现场,必要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2025-03-29 14:21:25

不知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会构成什么罪

最近回复:

这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事儿。一般情况下,如果销售者压根不知道自己卖的是假冒伪劣产品,那可不算犯罪。就好比你去买东西,根本没察觉到那是假的,那你就没啥事儿。但是,如果明明应该知道那是假的,却因为自己没注意或者粗心大意,还是把它卖出去了,那这可能就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未遂了。就像你明明有机会发现那是假的,却没好好去看,结果就卖出去了,这就有点危险了。要是销售者真的不知道自己卖的是假的,并且还能拿出证据证明这些东西是合法来源的,那我们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了,就跟你买东西不知道是假的,也不能随便抓你一样。不过,要是在销售过程中,销售者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导致不小心卖了假冒伪劣产品,那可就麻烦了,还是有可能要面临民事赔偿之类的法律责任。所以说,到底构不构成犯罪,得综合考虑销售者的主观故意到底是啥,是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卖的东西是真还是假,还有能不能证明这些东西的来源是合法的等等这些因素。这就跟法官断案一样,得把这些情况都弄清楚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025-03-26 00:30:49

环境污染一般判几年以上的

最近回复:

1.污染环境罪量刑根据不同情形而定。若违反国家规定排放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可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存在在重点保护区域排放等特定严重情形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解决措施与建议: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管控,从源头减少污染。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企业进行环保检查,对违规排放行为依法严惩。同时,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对污染环境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2025-03-25 23:02:51

父亲没收入还需要给抚养费吗

最近回复:

我们先说说这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的事儿。通常来讲,父母对未成年的孩子那是有抚养教育的责任的。就好比说啊,就算爸爸没什么收入,那也得努努力去尽自己抚养孩子的义务。从法律那方面来看,抚养义务可是根据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这种关系而产生的法定责任,可不能因为爸爸一时半会儿没收入就把这责任给免了。要是爸爸确实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比如生病了或者遇到啥困难了,导致没法支付抚养费,那这时候可以和妈妈商量商量,先缓一缓支付,或者用其他方式来履行抚养孩子的责任,像帮忙照顾孩子的生活啥的。但是,如果爸爸明明有能力支付抚养费,却故意不掏这个钱,那妈妈就可以借助法律的武器了,去法院起诉爸爸,让他把该给的抚养费给交出来。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把爸爸的经济状况,还有孩子实际的需求这些因素都综合考虑进去,然后依法做出判决,要是爸爸还不听话,法院就会强制执行,让他把该做的事儿给做到底,可不能让孩子因为爸爸的过错而受委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