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税务类纠纷 > 偷税漏税 > 逃税的行为有哪些2022

逃税的行为有哪些2022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1522人看过
导读:1、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3、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4、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

一、逃税的行为有哪些

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

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二、如何区别避税和逃税

避税和逃税,虽然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但二者却有明显区别:

(1)适用的法律不同。避税适用涉外经济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后者仅适用国内的税法规范。

(2)适用的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外商投资、独资、合作等企业、个人;后者仅为国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各自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是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不完善,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人为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纳税的目的的行为;后者则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纳税到期前,有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其他财产及收入的行为,达到逃避纳税的义务。一般情况下不构成犯罪,严重的构成偷税罪,手段情节突出的可构成抗税罪

在西方国家,发生逃税行为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纳税人怀有减轻本身税收负担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税务管理不严和税率过高也会助长逃税行为,而且税法越复杂以及越是要求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逃税也就越容易。另外,如果舆论对逃税行为持同情态度,逃税活动会受到鼓励。对逃税者采取一定行政措施。广义地逃税,应包括偷税和抗税。后者是列入刑事犯罪范畴的,是逃税发展的极端成果。偷是秘密的,抗是公开的,表现形式不同,性质无大区别。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偷税漏税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偷税漏税热门文章

  • 携带所掌握的涉税违法证据到税务机关当面举报;通过拨打电话方式向举报受理部门反映涉税违法事实;通过写信(函)方式详细反映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可附带所掌握的涉税违法证据,信(函)件落款可具名或匿名;通过传真方式将纳税人涉税违法的材料发送到举报受理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举报。
    469487次阅读2022.06.10
  • 企业利用员工工资偷税漏税一般是由法人来进行承担所有的责任;企业偷税漏税是属于严重的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只要一旦犯罪的条件构成,那么就会以偷税漏税的金额大小来进行判定,金额越大,那么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就会越重。
    50807次阅读2022.03.28
  • 对于个人偷税漏税的处罚一般就是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行政罚款,当然这是除了要追讨税金之外的一些行政处罚,同时大家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我国对于偷税漏税的处罚并不会直接追究刑事责任,一般都是因偷税漏税受到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才会触犯刑法。
    167624次阅读2022.03.28
  • 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的其他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行为人最后一次偷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偷税总额与该年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各税种偷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当缴纳税款总额的比例确定。
    39826次阅读2022.03.28
  • 发现偷税漏税,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举报:拨打当地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的电话进行举报(可通过拨打当地的114查询到);直接到当地的税务局去举报;拨打当地的税务专用服务热线电话举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122473次阅读2022.03.28
遇到偷税漏税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想获取更多税务类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税务类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