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侵犯财产罪 > 挪用资金罪 > 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所谓本单位的资金,是指由单位所有或实际控制使用的一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财产。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具体包括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

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

二是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工。上述的董事、监事和职工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三是上述企业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包括集体性质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另外在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其他职工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只能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7-17 07:02:46

合伙人挪用公款多少能立案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合伙人挪用资金涉及的是挪用资金罪,而非挪用公款罪。这一区分至关重要,不同罪名在犯罪主体、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差异。(2)挪用资金罪有明确的立案追诉情形。一是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达五万元以上,且超过三个月未还;二是挪用五万元以上资金进行营利活动;三是挪用三万元以上资金进行非法活动。当合伙人的行为满足这些条件时,就可能面临刑事立案。(3)该罪强调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资金挪作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这体现了对单位资金安全和正常运营秩序的保护。提醒:合伙人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切勿挪用单位资金。若发现此类行为,建议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措施。

2025-07-16 23:09:46

挪用公款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会受到什么处罚

最近回复:

(一)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可能涉嫌挪用公款用于买理财产品,首先要尽快停止相关行为。(二)若已挪用,应想尽办法及时归还公款,争取减轻法律责任。(三)主动向相关部门如单位纪检部门或司法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交代挪用公款的具体情况,积极配合调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5-07-16 17:57:37

挪用资金20万怎么量刑的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挪用资金的量刑需综合多方面情形判定。当挪用本单位资金用于个人使用或借贷他人,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挪用20万属于数额较大情况,法定量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2)若挪用资金用于非法活动,20万达到追诉标准,也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量刑幅度内。(3)在提起公诉前退还挪用资金可从宽处理。退还后能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还可减轻或免除处罚。具体量刑时,法官会结合挪用目的、时间、是否退还等情节综合考量。提醒:挪用资金是违法行为,若涉及此类情况应及时退还资金。不同案情量刑有差异,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2025-07-16 03:05:27

挪用公款一千八判多久

最近回复:

结论:挪用公款一千八未达立案标准,通常不构成挪用公款罪,但属于违反财经纪律行为,单位会给予相应处分并责令退款。法律解析:依据法律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需在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才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此次挪用一千八未达立案标准,所以不构成犯罪。不过,这一行为违反了财经纪律,单位可依照内部规章制度对行为人作出警告、记过等处分,还会责令其退还挪用的款项。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你遇到类似复杂的财经纪律或法律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可以为你提供详细且专业的法律分析和应对建议。

2025-07-15 04:12:27

挪用公司财产怎么判罚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挪用公司财产可能触犯挪用资金罪或职务侵占罪,二者有明显区别。挪用资金罪侧重于将资金挪作他用,并非永久占有,而职务侵占罪是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2)挪用资金罪根据不同情形量刑不同。如挪用资金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等情况,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或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职务侵占罪根据侵占财物数额大小量刑。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提醒:公司员工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杜绝挪用公司财产行为。不同案情对应法律责任不同,如有相关法律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分析。

2025-07-15 02:02:37

挪用公款70万自首情节怎么处理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挪用公款70万,若用于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属于数额较大范畴;若用于其他个人用途且超过三个月未还,已达到入罪标准,这表明此类行为的法律风险极高。(2)自首情节在量刑中起着重要作用。依据法律,自首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甚至可免除处罚。(3)法院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挪用公款的用途不同、是否退还等情况,都会影响最终量刑。如用于非法活动且未退还,量刑通常较重,但自首可适当从轻;及时退还并结合自首情节,从轻或减轻幅度可能更大。不过具体量刑要依据全案事实证据,由法院判定。提醒:挪用公款是严重违法行为,一旦涉及,应及时自首并退还公款以争取从轻处罚。不同案情量刑差异大,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分析。

2025-07-14 19:42:56

挪用公司公款70万怎么定罪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挪用公司公款70万的定罪,关键在于主体身份。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挪用,构成挪用资金罪。这是因为他们违背职务要求,将单位资金擅自挪作他用,侵犯了单位资金的使用权。比如可能用于个人消费或借给他人。一般数额较大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则构成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本应履行公共职责,挪用公款严重损害了公共财产安全和公职人员的廉洁性。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或超三个月未还,数额达70万,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提醒:挪用资金或公款都属严重违法行为,不同身份主体定罪量刑有别。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因案情差异大,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分析。

2025-07-14 14:25:53

法人使用公司资金算挪用资金吗

最近回复:

结论:法人使用公司资金是否算挪用资金要分情况,正常履职依规定为公司经营使用不算,擅自供个人使用等符合法定情形则可能构成挪用资金。法律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规定,法人正常依公司章程和规定为公司经营合理使用资金,属于正常履职行为,不构成挪用资金。但如果法人未经合法程序,擅自将公司资金供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出现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虽未超三个月但数额较大且进行营利活动,或进行非法活动等情况,就涉嫌挪用资金。挪用资金不仅违反公司财务制度,也违背法律,会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公司有权要求挪用资金的法人赔偿损失,若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您在法人资金使用等方面遇到法律问题,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7-14 14:16:21

挪用公款如何起诉法院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挪用公款案件通常由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个人无直接起诉权,但可作为线索提供者。(2)个人发现挪用公款线索后,要先收集证据,像财务账目、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等都可证明挪用事实。(3)将收集好的证据和情况向当地监察委或检察院举报,他们会进行调查核实。(4)一旦查证属实且符合立案标准,就会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检察院审查起诉,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会向法院提起公诉,最后由法院依法审理判决。提醒:收集证据时要确保其合法性和真实性,不同案件情况有别,若有疑问可咨询分析。

2025-07-13 04:00:51

出纳挪用公款300万怎么处理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1)若为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出纳,挪用公款300万,符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等情形,会构成挪用公款罪。因其数额巨大,法定刑是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情节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2)若为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出纳,挪用本单位资金300万,构成挪用资金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挪用资金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提醒:挪用公款或资金后果严重,无论何种身份,挪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自首争取从轻处理。不同案情法律处理有差异,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