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终止后,是否支付补偿金
劳动合同终止后是否支付补偿金需分情况判断。若劳动合同期满,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劳动者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二、劳动合同终止的效力是什么
劳动合同终止指双方权利义务终结。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双方权利义务消灭。劳动者无需继续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也无需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等,双方基于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结束。
二是附随义务产生。用人单位应出具终止证明,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档案和社保关系转移手续,对劳动者信息保密;劳动者需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三是经济补偿视情况而定。符合法定情形,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保障劳动者离职后生活过渡。
三、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后果是啥
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类。法定条件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等。约定条件则由双方在合同中自行约定。
终止后果方面,劳动合同终止后,双方劳动关系消灭。用人单位应出具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应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当探讨劳动合同终止后是否支付补偿金时,这背后有着诸多考量因素。除了基本的法律规定外,不同的终止情形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例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终止劳动合同,通常是需要支付补偿金的;而因劳动者过错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况,用人单位可能无需支付。另外,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等特定情形下,也有相应的补偿金支付规则。你是否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对补偿金问题存在疑问呢?若对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支付条件等还有困惑,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会为你详细解读,帮你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