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 什么是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是指违反国家禁毒法规,以引诱、教唆、欺骗为手段,促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查看详细>>
  •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毒品,而有意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不管行为人的动机是牟利、报复,还是拉人下水,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既构成本罪。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不仅侵犯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同时也侵犯了他人身心健康。本罪的对象是从未吸食、注射过毒品或曾吸食、注射毒品但已戒除的人。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禁毒法规,以引诱、教唆、欺骗为手段,促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所谓引诱,是指以精神或金钱、物质及其他方法勾引、诱使、鼓吹、拉拢本无吸食、注射毒品意愿的人从事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所谓教唆,是指以劝说、怂恿、授意、挑拨或唆使为手段,鼓动本无吸食、注射毒品意愿或意志不坚定的人吸食、注射毒品。教唆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甚至是示意性动作;

    所谓欺骗,是指以编造虚假事实、掩盖毒品真相的方法,使他人不知是毒品而予以吸食、注射的行为。以上三种行为,均可分别构成一个独立的罪名,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其中的一种行为,即可构成犯罪。

    查看详细>>
  •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认定标准

    (一)本罪与一般教唆犯罪的界限

    二者有本质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害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又侵害了他人的身体健康。而后者侵犯的客体,则取决于所教唆犯罪的客体,如教唆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罪名不同。前者是一个独立罪名,吸毒行为法律上没有规定为犯罪,而教唆他人吸毒的行为,法律上规定为独立犯罪。而后者则不是独立罪名,对于教唆犯,要按照他所教唆的罪来确定罪名,教唆犯属于共同犯罪。

    (二)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的处理

    实践中此类案件较多,对此定性认识不一,我们认为,如果具有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的故意,那么就是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而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仅是杀人和伤害的手段而已。如果致人死亡、伤残的,能够查明没有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的心理,而对死亡和重伤仅有过失的,应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和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数罪,应择一重罪处罚。

    查看详细>>
  •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量刑标准

    1、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3、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查看详细>>
  •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353条第1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3款规定,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犯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而情节严重的,是本罪的加重处罚事由。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多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的;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使他人形成毒瘾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等。

    引诱、教唆、欺骗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是本罪的从重处罚事由。

    查看详细>>
  •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法条及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决定》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引诱、教唆他人吸毒,是指 通过向他人宣扬吸食、注射毒品后的感受等方法,诱使、唆使他人吸 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欺骗他人吸毒,是指用隐瞒事实真相或者制造 假象等方法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本罪是选择性罪名。实施了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行为之一的,即以该行为确定罪名。实施了其中两种以上行为的,将所 实施行为并列为一个罪名。不实行并罚。 被引诱、教唆、欺骗的人吸食、注射毒品后是否成瘾,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4-07 08:01:17

被欺骗而结婚可以要怎样离婚

最近回复:

1.被欺骗结婚通常不能认定婚姻无效或可撤销,受胁迫或一方隐瞒重疾时,另一方才能请求撤销。普通欺骗结婚,可协议或诉讼离婚。2.协议离婚,夫妻要就离婚、子女、财产等协商一致,签书面协议,共同到登记机关申请,过冷静期再申领离婚证。3.无法协议离婚,可起诉。原告提交诉状和证据,法院认定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会判离。

2025-04-05 13:46:44

贩毒罪量刑标准能否适用缓刑

最近回复:

1.贩毒罪是重罪,适用缓刑要符合法定条件。包括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危险,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2.贩毒危害大,量刑起点高。卖少量毒品,处三年以下刑,符合条件可缓刑。3.卖毒品数量大,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涉及特定情形,如卖海洛因超五十克,处十五年以上直至死刑,不可缓刑。

2025-04-01 06:30:19

可以告非吸业务员退还本金吗

最近回复:

1. 非吸业务员参与非法活动,其行为易触法犯罪。若客户受损,有权让业务员退还本金。2. 从法律层面讲,业务员作为参与者,对被害人损失有返还责任。客户可通过民事诉讼向法院起诉,要求退还本金及可能的利息等损失。3. 诉讼时,客户需提供相关证据,像与业务员的交易记录、转账凭证等,以证明自身受损及业务员行为与损失的因果关系。4. 总之,客户有权让非吸业务员退还本金,借助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5-03-31 13:37:31

吸毒者会被注销驾驶证吗,想了解吸毒者会被直接注销驾驶证吗?

最近回复:

吸毒者并非都会被直接注销驾驶证,分以下情况: - 初次吸毒被查获:仅因初次吸毒被治安拘留15天等情况,不会当场直接注销驾驶证。但按规定,驾驶人吸毒成瘾未戒除的,车辆管理所应注销其驾驶证。所以后续若认定吸毒成瘾,驾驶证仍会被注销。例如初次吸毒被拘留,之后经检测评估认定吸毒成瘾,驾驶证就会被注销。- 吸毒后驾车或成瘾未戒除:若吸毒者吸毒后驾驶机动车,或已被明确正在执行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措施,又或者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尚未戒除,车辆管理所会直接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比如交警查获某人吸毒后驾车,会立即依法注销其驾驶证。

2025-03-31 11:45:37

前男友虚假诉讼我欠他五万元但其实并不存在,他诱骗我办理信用卡以卡还卡期间少转我十多万元生活开支我支付十多万他也没给我 他之前也有前科诈骗坐过牢。我现在想反诉他 不知道具体怎么办

最近回复:

向原审法院或检察院提交他虚构债务的证据,收集他诱骗你办卡、截留资金的证据,刑事报案同时民事反诉

2025-03-31 11:38:57

前男友虚假诉讼我欠他五万元但其实并不存在,他诱骗我办理信用卡以卡还卡期间少转我十多万元生活开支我支付十多万他也没还给我

最近回复:

向原审法院或检察院提交他虚构债务的证据,收集他诱骗你办卡、截留资金的证据,刑事报案同时民事反诉

2025-03-29 19:54:47

收容他人吸毒会被刑事拘留吗

最近回复:

(一)若身边有人涉嫌容留他人吸毒被刑事拘留,家属要保持冷静,尽快了解案件大致情况。(二)及时委托专业律师,律师能够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和辩护。(三)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这有助于案件的公平处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2025-03-29 18:52:21

运输毒品罪中的距离如何认定

最近回复:

在运输毒品罪这个事儿里头,距离该咋认定,通常得把好多方面的因素都综合起来看。一般来讲,运输行为牵扯到的空间跨度可是个重要的考量点,这里面就包括起始地跟目的地之间实实在在的距离了。要是运输的路线老长老长的,还跨越了好几个地区,那一般就会被认定为有那么点儿运输行为的特征了。不过,这可不能单纯地就拿里程数来绝对地判断,还得把运输的方式、途径以及持续的时间这些都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说,用飞机这种超快速的交通工具去进行长距离的运输,和通过徒步这种慢悠悠的方式在比较短的距离内运输,在法律认定上那可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另外,也得好好想想运输过程中的那些具体的情节,就像有没有想办法逃避监管之类的行为,这些因素通通都会对距离的认定以及运输毒品罪的判定产生影响。就好比说吧,同样是一段距离,要是运输的时候一直在想方设法躲避监管,那和规规矩矩运输的情况相比,法律上的认定肯定就会不一样了,这就像是天平的两端,不同的情况就会让结果往不同的方向倾斜。所以,在运输毒品罪中,距离的认定可不能简单地看数字,得把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周全了,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2025-03-27 03:20:34

欺骗离婚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最近回复:

法律分析:首先,从法律层面讲,确实没有“欺骗离婚”的明确概念。只要按法定程序,双方自愿申请离婚并经婚姻登记机关审查登记,或经法院判决、调解离婚生效,婚姻关系就解除,一般不会产生法律责任。其次,若离婚期间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共同债务想侵占对方财产的情况,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发现的,另一方有权起诉请求重新分割。最后,若以欺骗手段诱使对方离婚,还涉及财产欺诈、损害人身权益等违法情形,依据具体情况,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严重的甚至涉嫌刑事犯罪。提醒:离婚需谨慎,留意财产状况,遇违法情况及时用法律维权。

2025-03-26 19:04:59

非吸参与人的退赔标准是怎样的

最近回复:

(一)明确退赔范围以违法所得为限,也就是通过非吸行为实际拿到手的好处,像本金加上利息这些收益。(二)集资参与人本金没损失时,已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当违法所得追缴退赔;本金有损失,回报就折抵本金。(三)多名参与人共同作案,按在犯罪里的作用和获利情况,合理划分退赔责任。(四)参与人案发前主动退赔,会被当作从轻量刑的因素。(五)最终退赔方案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和集资参与人损失情况依法确定,目的是尽量挽回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