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合同事务专题 > 合同效力专题 > 怎样认定合同的效力

怎样认定合同的效力

怎样认定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的必须履行其合同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这个“法律效力”不是说合同本身是法律,而是说由于合同当事人的意志符合国家意志和社会利益,国家赋予当事人的意志以拘束力,要求合同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否则即依靠国家强制力,要当事人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
2024-04-01 16:45:16 已帮助1158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怎样认定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乃是指依据法律规定而建立的合同中所蕴含的拘束力。
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效力可以划分为多达四种类别,包括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以及可撤销合同
其中,有效合同应当满足以下三项重要的实体条件:
首先,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拥有适当的民事行为能力。
当自然人成为合同的一方主体时,他们必需符合中国《民法典》中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相关规定。
具体而言,指作为合同当事人的自然人,应该是已经成年且拥有完整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至于作为合同主体的企业法人及非法人团体,其行为能力则因单位的性质有所差异。
只有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在经过登记并获得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才能产生法律效益,而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才有资格受到法律的保护与维护。
其次,合同的订立必须真正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愿。
意思表述的真实现实性乃是各类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必备条件。
倘若合同当事人表达的意思并非真实所想、或者通过欺骗、恐吓等手段逼迫对方就范、或者利用他人的困境、甚至采取触犯法律的行动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亦或是在背离自己真实意愿的前提下做出决定,这些行为均可能导致合同丧失法律效力。
最后,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应抵触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范要求,也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换言之,合同的条款及其追求的结果不能侵犯国家法律、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则;
在未能找到法律、法规专门规定的情况下,也应避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严禁性规定。
此外,合同的内容和目的还需保证不伤害其他个体的利益,同时不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带来危害。《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