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8.15 · 31806人看过
导读:《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在故意杀人的情况下构成的是故意杀人罪,此时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是具有故意,但如果是出于过失导致对方死亡的话,那这种情况下构成的就应该是过失致人死亡罪了。根据《刑法》中的规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呢?下文中律图小编为诶你做详细解答。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

是否判罚嫌疑人,要看其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争取缓刑

缓刑是有条件的对原判刑期不执行,缓刑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

除累犯以外,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行缓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实行缓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会。罪犯是否再危害社会,除刑法自身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对自身的犯罪没有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 下,也不能实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

缓刑实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正确适用缓刑的条件,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对正在准备犯罪的人具有教育和威慑力,充分发挥刑法的打击犯罪、惩罚犯罪的作用。

按照法律中的规定,是否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需要先作出专业的认定才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处于过失给他人的人身造成了轻微伤或者轻伤的话,这种情况下是不会认定构成犯罪的。即只有在造成了重伤或死亡的情况下,才会认定为犯罪。具体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几年,上文已经作出了介绍,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判决执行热门文章

  • 结合《民事诉讼法》中的规定来看,对什么时间会把被强制执行人拉入黑名单,其实法律中并没有相应规定。只是说,在符合了规定的情形下,那么才有可能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依照相关法律中的规定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873427次阅读2022.08.16
  •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5、强制交付财物或票证。6、强制迁出房屋或土地。
    334429次阅读2022.08.15
  • 对执行行为的异议和对执行标的的异议区别。对执行行为的异议,提起主体有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执行标的的异议,提起主体是案外人。债务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抵销、清偿,无权依据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七条提出执行异议,而只能适用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作为执行异议来处理。等
    63100次阅读2022.08.15
  •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
    179420次阅读2022.08.15
  • 强制执行但是确实没钱的后果就是可以由法院中止执行,待被执行人有了执行能力后随时将恢复执行,说白了就是没有执行能力的申请强制执行也无用。因为像这种情况是被执行人真的没钱而不是有钱不还的,但是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当中会对当事人名下的财产有一个确切的调查。
    489860次阅读2022.08.12
遇到判决执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判决执行专题解读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