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仲裁 > 哪些情形下不能用仲裁

哪些情形下不能用仲裁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22 · 1104人看过
导读:根据法律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因涉及人身关系、有很强身份属性和伦理道德因素,仲裁难以妥善处理,应由专门司法程序解决;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因行政机关有行政管理权和处理程序,不适用于仲裁。除此之外,平等主体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仲裁。
哪些情形下不能用仲裁

一、哪些情形下不能用仲裁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不能用仲裁解决:一是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这类纠纷涉及人身关系,具有很强的身份属性和伦理道德因素,仲裁难以全面、妥善地处理其中的复杂问题,需由专门的司法程序来解决。二是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产生的纠纷,行政机关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和处理程序,不适用于仲裁。除此之外的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二、哪些情形下不得认定工伤

存在以下情形时不得认定为工伤:一是故意犯罪。职工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且主观上存在故意,其受伤不能认定为工伤。二是醉酒或者吸毒。因醉酒或吸毒导致职工意识和控制能力下降,增加了工作中的危险,在此期间发生的伤害不认定工伤。三是自残或者自杀。职工故意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或结束生命,并非因工作原因或意外,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若职工受伤存在上述情形,不能认定为工伤,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三、哪些情形下被拘留后不通知家属

依据我国法律,公安机关拘留人后,应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但存在特殊情形可不通知。一是无法通知,如被拘留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公安机关难以查明其家属联系方式等情况。二是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家属可能有碍侦查。有碍侦查情形包括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不过,有碍侦查情形消失后,应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在探讨哪些情形下不能用仲裁时,我们了解到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等,是不能通过仲裁解决的。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情况。比如,劳动争议虽然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但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不能直接申请仲裁,而是需要先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你是否对不能用仲裁的情形存在更多疑问呢?若有任何不解,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仲裁最新文章

遇到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