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解除合同是否获求赔偿

解除合同是否获求赔偿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15 · 1020人看过
导读:解除合同能否获赔偿要分情况。因对方违约解除,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如卖方未按约交货致买方解除合同,买方相关损失可获赔。因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事由解除,通常互不担责,特殊情况依公平原则分担。一方提前合理通知且无违约无需赔偿,违法解除则需担责赔偿。
解除合同是否获求赔偿

一、解除合同是否获求赔偿

解除合同能否获赔偿需分情况判断。若因对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比如卖方未按约交付货物致买方解除合同,买方为准备履行合同支出费用及预期利润损失可要求卖方赔偿。 若因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解除合同,通常双方互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能需依据公平原则分担损失。若一方提前合理通知对方解除合同且不存在违约情形,一般无需赔偿。若一方违法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解除合同是需要什么情形

合同解除分为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协商一致可解除合同,也可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该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情形有: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随时解除,但应在合理期限前通知对方。

三、解除合同是否有诉讼时效规定

解除合同纠纷存在诉讼时效规定。一般情形下,适用三年的普通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若当事人基于解除权行使而解除合同,应注意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的,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当探讨解除合同是否能获求赔偿时,这其中涉及诸多因素。比如合同解除的原因,若是因对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那么受损方通常有权要求赔偿,赔偿范围可能涵盖直接损失和预期利益损失等。又或者合同中对解除及赔偿有明确约定时,也需依据约定来判定赔偿情况。若你对解除合同后能否获得赔偿、赔偿的具体标准以及如何争取赔偿等问题仍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剖析,帮你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站地图
更多

劳动合同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