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职发生工伤怎么赔偿的
1.首先,员工辞职并不影响其依法享受工伤赔偿的权利。
2.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医疗费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3.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还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如果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还可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4.具体赔偿标准和金额,根据工伤认定的伤残等级等因素确定。一般需先申请工伤认定,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依据鉴定结果计算赔偿数额。
5.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总之,辞职后发生工伤仍应依法获得赔偿,要及时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二、辞职后发生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
辞职后仍可主张工伤赔偿。若已认定工伤,离职时可要求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18个月,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16个月,七级伤残为本人工资×13个月,八级伤残为本人工资×11个月,九级伤残为本人工资×9个月,十级伤残为本人工资×7个月。此外,还可要求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需注意,申请工伤赔偿有一定时效限制,一般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同时,要准备好劳动关系证明、工伤认定决定书等相关材料,以便顺利获得赔偿。
三、辞职后非因工受伤赔偿标准是怎样
辞职后非因工受伤,一般不能按照工伤标准赔偿。
通常情况下,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可按医保规定享受相应医疗待遇,如报销部分医疗费用等。
若单位有相关福利政策,可能会给予一定补助。
在病假期间,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若因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等导致无法享受医保待遇而产生损失,可要求单位赔偿相应损失。具体赔偿标准和方式需结合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综合判定。
辞职后发生工伤如何赔偿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除了文中提到的各项赔偿内容外,还有一些要点值得注意。比如在申请赔偿过程中,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推诿责任的情况该如何应对。而且对于赔偿金额有异议时,又有怎样的解决途径。另外,不同地区在工伤赔偿的具体细则上可能存在差异。若你对辞职后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赔偿范围或者遇到的特殊情况等还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得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