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缓刑执行完毕后发现新罪怎么处理?

缓刑执行完毕后发现新罪怎么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7.28 · 24870人看过
导读:缓刑执行完毕后发现新罪应当由人民法院撤销缓刑,然后再对新发现的犯罪分子的罪行进行审判,如果是还在犯罪分子前罪的追诉期的,就应当将前罪和新发现的罪进行数罪并罚,如果是新罪的追诉期间已经届满的,就应当只原来判处缓刑的刑罚,而超过追溯期的罪行就不予追究。

一、缓刑执行完毕后发现新罪怎么处理?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漏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应撤销缓刑:

(1)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不论是否在考验期内被发现;

(2)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漏罪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规定对于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漏罪的能否撤销缓刑的问题,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多次出现,对于该问题如何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既然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就不应当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原判刑罚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就不再执行,而只对其漏罪作出判决并执行之。第二种意见认为:刑法对该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立法上的一个疏漏,对这样的犯罪分子适用缓刑是有悖于我国刑法设立缓刑制度立法精神的,因此应当撤销其缓刑。如果所发现的漏罪没有超过追诉期,就对其漏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进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如果所发现的漏罪已超过追诉期,在撤销缓刑后,只执行原判刑罚。

二、法律依据是什么?

1、《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2、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一般来说,犯罪行为人如果是被法院宣告对其实施缓刑的,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如果没有再犯罪,那么缓刑考验期间届满后就可以释放,即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但是如果是考验期内,犯罪分子又实施了新的犯罪行为以及公安机关认为其还存在犯罪行为的,就应当从新执行原判决,并对新罪进行判决。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热门文章

  • 冒用公司名义签订合同已经构成无权代理,严重者还可能触犯刑法遭到刑责。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3754次阅读2022.07.28
  • 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13963次阅读2022.07.28
  • 非法拘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2、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3、非法拘禁他人,并实施捆绑、殴打、侮辱等行为的。4、非法拘禁,致人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的。
    7751次阅读2022.07.28
  • 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提供资金账户的。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3、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4328次阅读2022.07.28
  • 成立条件1、行为对象:任何他人(包括妇女、儿童和婴幼儿乃至行为人的子女或者父母)。2、危害行为:绑架的实质是使被害人处于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实力支配之下(绑架不要求使被害人离开原来的生活场所)。
    4241次阅读2022.07.28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