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 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 > 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构成要件

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

隶属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一)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由于伪造、变造、转让金融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三种行为特征不同,从事犯罪活动的主体也会有所差异。一般而言,伪造、变造经营许可证的行为是个人所为,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单位也可能实施伪造、变造的行为。而转让经营许可证的犯罪,则一般都是该许可证的持有者,即单位行为。在实践中也会有个别未经单位同意或者是窃取许可证进行转让的行为发生。

(二)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一般具有营利或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自用,有的是为了出卖,有的是为了帮助他人实现不法之意图,但无论其动机如何,都不会影响本罪的成立。但如果行为人是为了非法设立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非法的诸如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以及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则又牵连其他犯罪,如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对此,根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应择一重罪而处罚。然而,对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罚,两者都与本罪完全相同,这样,就存在着无法确定的问题。事实上,此时只要考虑到行为人伪造、变造、转让的目的是为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工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活动,而伪造、变造等行为本身不过是实现其目的的一种牵连手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定罪,依照其目的行为的性质分别定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显然更为适宜,更符合法理。

(三)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根据《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金融机构的设立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始得营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金融机构及其有关人员不得转让其经营许可证。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的行为将导致金融机构的非法设立或金融业务的非法开展,破坏国家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制度,本法因之将其规定为犯罪予以惩治。

本罪的对象是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所谓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颁发的允许其经营金融业务的证明文件。它主要载明审批的依据、被批准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名称及审批机构等内容,它是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如果经营对象属于外汇,由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发给的《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也是本罪对象的一部分。伪造、变造或转让这种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的许可证,亦应依本罪治罪。伪造、变造、转让其他证明文件的,不能构成本罪。非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如属烟草部门颁发的《烟草专卖经营许可证》,或虽属金融机构的证件,但不是它的经营许可证,如属于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的金融机构的经营执照等,也不能以本罪论处,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他罪如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等处罚。

(四)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行为。

所谓伪造,是指无权制作的单位或个人,依照颁证机关即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造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式样,包括形态、色彩、内容、格式等特征,非法制作假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之行为。行为的结果是假的许可证。既然是假的,就并不要求与真正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完全一致。只要冠之以此种证件的名称,足以达到以假乱真、蒙蔽他人的目的即可。至于伪造的方式,则可以多种多样,有的是依照印刷,有的是予以复印,有的是用石印、影印、木印、胶印等方法加以复制,有的则是通过手工描绘,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是依照真的,制造出来了假的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即可构成本罪。

所谓变造,是指行为人采取剪裁、挖补、拼凑、涂改、覆盖、揭层等方法对真《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加以改造处理,从而使其内容加以改变的行为,如变更经营单位的名称与地址、经营业务的范围、批准的日期、批准单位、批准字号等等。变造与伪造不同,其是将真的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改变其内容而变为假的之行为,其式样、形状等总还有属于真的,只不过是其内容已发生变化,其或多或少含有原来证件的基本成份。而伪造则是将无变成有,即无论是证件的形式还是内容均是假的,其根本不含有真的成份。

所谓转让,是指行为人将自己或他人的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转交给别的单位或个人使用的行为。既包括通过出售、出租等有偿的方式转让,亦包括以出借、赠与等无偿的方式转让;既可永久地交给他人使用,也可以暂时地在一定的时间内交与他人使用;交与的证件既可以是真的,亦可以是伪造或变造等假的;转交的证件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通过购买、出租等方式获得的;至于转交的对象,既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非金融机构,既包括单位,亦包括个人。总之,上述交付行为的方式、时间、对象等等均不会影响转让行为的性质之成立。

我要提问 提交

2025-07-05 00:13:48

法院文书没有送达会产生什么后果

最近回复:

(一)当事人可主动联系法院,确认文书送达情况,若未送达,及时与法院协商解决,争取合理的时间行使诉讼权利。(二)法院应建立完善的送达流程监督机制,对送达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若发现未送达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送达等。(三)若当事人因未收到文书权益受损,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或申请再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2025-07-04 15:12:09

持有伪造的发票罪判多久

最近回复:

持有伪造发票罪的量刑得看具体情况。通常情况下,会被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要交罚金。要是数量特别大,那就要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得交罚金。要是单位犯了这个罪,不仅要给单位判处罚金,对单位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得按照前面说的规定来处罚。这里说的“数量巨大”,法律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在实际司法操作中,要综合考虑发票的种类、份数、涉及的金额等好多方面。比如说大量持有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有可能被认定为数量巨大。要是你碰到了和这相关的案子,最好赶紧去咨询专业律师。律师会根据具体的证据和详细情况,给你更准确的法律分析,还能帮你想出应对的办法。所以,遇到这种事别慌,找专业的人帮忙很重要。

2025-07-03 00:06:29

刑事案批捕后多久起诉

最近回复:

结论:刑事案批捕后到起诉的时间不固定,短则约两三个月,长则可能达七个月甚至更久。法律解析: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若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可延长一个月。对于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四类案件,在上述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级检察院批准或决定,能再延长二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按前面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级检察院批准或决定,还可再延长二个月。侦查终结后,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十五日。由于存在多种可延长的情况,所以批捕后到起诉的时间跨度较大。如果遇到刑事案批捕及起诉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获取准确详细的法律建议。

2025-07-02 02:58:43

造谣欺骗怎么定罪判刑的

最近回复:

1.“造谣欺骗”涉及诽谤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不同罪名,量刑因罪名而异。诽谤罪是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是编造或传播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解决措施和建议:一是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发布信息前仔细核实真实性。二是网络平台加强管理,运用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及时过滤虚假信息。三是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对造谣欺骗行为依法惩处,起到震慑作用。

2025-07-01 05:56:59

金融诈骗要怎样判刑

最近回复:

结论:金融诈骗是一类犯罪统称,不同具体罪名量刑不同,如集资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依据数额和情节有不同刑罚。法律解析:金融诈骗包含多种具体罪名,各罪名量刑有别。集资诈骗罪数额较大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还可能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贷款诈骗罪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也会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这体现了法律根据犯罪的危害程度给予相应惩处,以维护金融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若你遇到金融诈骗相关法律问题,或想深入了解此类法律规定,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2025-07-01 01:48:11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100万以上如何判

最近回复:

结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100万以上,常见涉及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一般属重大损失,量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量刑依案件情节判定。法律解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或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100万以上,通常达到重大损失标准。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中,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同样如此,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具体量刑会综合考虑案件各种情节。如果遇到此类法律相关问题,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06-26 20:03:38

批捕羁押是不是意味着必须要判刑了

最近回复:

1.批捕羁押并不等同于判刑。批捕羁押作为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旨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开展,避免嫌疑人逃避相关法律程序。2.最终是否判刑由法院审判决定。在后续诉讼里,若存在证据不足、情节显著轻微等情况,嫌疑人可能不会被起诉或者被判决无罪。比如侦查机关发现新证据证实嫌疑人无犯罪事实,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决定;法院审理时若认为指控证据不确实充分,也会判无罪。3.建议司法机关在批捕羁押环节严格审查证据,确保有足够理由采取该措施。同时,在后续侦查和审判中持续跟进证据情况,若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应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2025-06-23 20:20:25

诈骗罪已经被批捕怎么处理

最近回复:

(一)委托律师辩护。律师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具体情况,依据事实和法律为嫌疑人争取无罪、罪轻或减轻、免除刑事责任。(二)家属配合。家属积极配合律师,提供与案件有关的线索和证据。(三)申请取保候审。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向司法机关申请将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并证明采取该措施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四)保持冷静。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要保持冷静,不能干扰司法机关正常办案,耐心等待审查起诉、审判等后续法律程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2025-06-23 20:06:12

伪造购房合同判几年

最近回复:

1.伪造购房合同可能涉及两种犯罪:合同诈骗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2.若构成合同诈骗罪,依诈骗金额量刑,数额较大判三年以下有期或拘役,可并处罚金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判三到十年有期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判十年以上有期或无期,可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3.若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判三到十年有期并处罚金。量刑结合实际案件定。

2025-06-22 23:45:45

不批捕取保后面会再批捕吗

最近回复:

1.不批捕被取保后仍有再批捕的可能。不批捕而取保候审,一般是犯罪嫌疑人不符合逮捕条件,像证据不足或可能判轻刑。2.后续是否再批捕,看案件侦查情况与嫌疑人表现。若侦查获新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清晰、证据充分,且可能判徒刑以上刑罚,取保无法防社会危险,就可能再提请批捕。3.若嫌疑人违反取保规定,如擅自离市、干扰作证等,也可能变更为逮捕。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