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后才发现对方出轨可以要求赔偿吗?

离婚后才发现对方出轨可以要求赔偿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8.01 · 8779人看过
导读:是可以在一年内申请赔偿的。离婚损害赔偿只能由无过错的一方提起,而且只能在离婚诉讼时或离婚后一年内提起,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单独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就是我国现行法律不支持婚内赔偿。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案件,被告可在同意离婚的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ArticleTitle}

一、离婚后才发现对方出轨可以要求赔偿吗?

离婚后才发现对方婚内出轨在一年内还是可以提出赔偿请求的。离婚损害赔偿诉讼时效如下:

1、离婚损害赔偿只能由无过错的一方提起,而且只能在离婚诉讼时或离婚后一年内提起,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单独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就是我国现行法律不支持婚内赔偿。

2、无过错方作为原告的离婚案件,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如离婚时未提起,离婚后不能再单独就损害赔偿提起请求。

3、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案件,被告可在同意离婚的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提起损害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4、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案件,一审时被告未提出损害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在离婚后一审内另行起诉。

5、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时已经明确表示放弃该项请求,或者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一年后提出的,不予支持。

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等规定中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书面告知当事人。

二、离婚赔偿的条件具体有哪些

《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是指由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3)实施家庭暴力的;(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一般应构成轻微伤,如构成轻伤的话就涉及到故意伤害罪了)

(4)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持续性、经常性的受到家庭暴力的话,就会构成虐待)

如有以上情形,无过错方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的还有时间的限定。

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出现了任何的问题后,都是可以与对方进行协商办理离婚手续的,在婚姻法中也规定了双方在办理离婚手续时,是需要将共同财产和子女的抚养权进行分割,那么在分割财产时会按照男女平等以及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去处理,那么离婚中的过错方也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离婚热门文章

  •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112120次阅读2022.08.16
  •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13条规定,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13579次阅读2022.08.15
  • 离婚证不可以在异地办理,必须在一方户口所在地进行办理。如果双方同意协议离婚,并非必须到颁发结婚证的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可以到到任何一方的户籍所在地办理。如果双方不同协议离婚,则需要到被告住所地(住所地是指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居住满1年以上的地方)的基层法院诉讼离婚。
    784632次阅读2022.08.15
  •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9463次阅读2022.08.15
  • 1、提供结婚登记证书。2、提供婚姻基础状况的相关证据。3、提供婚后感情的证据材料。4、提供引起离婚主要原因的证明材料和证人线索。5、提供子女的相关资料。6、提供关于财产的证明材料。7、提供双方收入和债权债务的相关证据。
    13700次阅读2022.08.14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