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财产分割 > 诉讼离婚时怎么列举财产证明?

诉讼离婚时怎么列举财产证明?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2081人看过
导读:诉讼离婚时可以向法院提交家庭财产清单、收入证明及房产证及存折等财产证明材料。在必要时,可以申请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当然,夫妻闹到离婚这一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对方转移,原告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来对夫妻共有财产采取相应措施。

{ArticleTitle}

一、诉讼离婚时怎么列举财产证明?

当一方提起离婚诉讼后,对方往往会闻风而动,转移夫妻共有财产。因此,原告在起诉前,先不要打草惊蛇,应当积极收集夫妻共有财产的证据。比如,夫妻共有的:公司股东出资证据;公司相关财务报表;存折的开户行、账号;炒股账号;房屋所有权证;其它夫妻共有财产的发票,等。对现金、贵重物品注意保护。在必要时,可以申请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当然,夫妻闹到离婚这一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双方都不会不知道,作为被告一方,也应有所警觉,对夫妻共有财产采取相应措施。

1、婚姻关系证明;

2、离婚理由的事实证据;

3、子女情况的证明材料;

4、家庭财产清单及债权、债务的证明材料,如果财产已经转移,应提供转移处所有关证据;

5、双方经济收入的证明材料;

6、住房情况的证明材料;

二、起诉离婚的程序是怎样的?

1、首先向法院申请离婚诉讼,收集有关资料,法院立案

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

2、答辩阶段。

(1)人民法院决定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2)被告自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辩。被告在十五日内不提出答辩,人民法院照常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如果被告确因非个人意志的原因在十五日内不能作出答辩,可以据实向人民法院申请,请求延期,人民法院院长可以作出延期的决定。

3、开庭审理阶段。

这一阶段进入离婚诉讼的实质性阶段,主要是审查证据,查明案情,分清是非,确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离婚诉讼结束,但如果不服法庭判决(调解),可以在收到判决书(调解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判决(调解)书生效。对生效的离婚判决不服的,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只能就有关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育问题申请再审 。

综上所述,起诉离婚过程中会涉及到财产分割,而离婚诉讼是民事诉讼,原告承担举证责任。其提交诉讼状的时候,应该列举共同财产证明,可以当做证据的有房产证、银行存款记录单、双方收入证明及股票投资账户等。这方面的材料准备的越多在分割的时候越有利。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财产分割热门文章

  • 婚后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平均分割,可以考虑适当照顾女方权益。如果有过错方导致离婚,无过错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之诉。法院会根据过错方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害程度,过错方应当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这些因素来确定过错方的赔偿金额。
    20389次阅读2022.07.28
  • 如果一方赠与另一方房产,哪怕是结婚很多年,只要是房产未过户的,赠与一方也可以撤销赠与,离婚时房产还是属于赠与一方,不予分割。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买房的,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是对自己子女的赠与,与婚姻关系存储期间的另一方没有任何关系,离婚时作为夫妻一方个人财产,不予分割。
    941736次阅读2022.07.28
  • 婚前的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婚后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除非双方对财产又明确的约定。但是一些特定的财产是属于个人独有的,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转业费就属于个人独有的财产,不做为共同财产。二婚同样如此,国家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
    1646513次阅读2022.07.28
  • 1、夫妻在婚前协议或离婚协议中,可以约定在离婚的时候一方不分或少分财产。2、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这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财产。3、一方重大过错,但在司法实践中少分的也很有限。
    2252次阅读2022.07.28
  • 法院想要追查夫妻的共同财产那么就可以从银行的存款,还有就是信用卡的查询进行取证;再者就查夫妻双方的股票以及还有双方的工资实际收入等,但前提是在调查的时候有合法的证明材料才可以进行。
    2531次阅读2022.07.28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