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认定 >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什么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19 · 1475人看过
导读: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确认劳动关系。若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争议,要先通过劳动仲裁确定。劳动仲裁需在规定时效内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据,仲裁委受理后开庭审理并裁决,不服可起诉。确定劳动关系后,受伤职工等可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工伤认定以劳动关系存在为前提,否则申请可能不被受理。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什么

一、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什么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主要是确认劳动关系。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争议,需先通过劳动仲裁来确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因为工伤认定以劳动关系存在为前提,只有确定劳动关系,后续工伤认定申请才可能被受理。 劳动仲裁需在规定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及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等。仲裁委受理后会开庭审理并作出裁决。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关系确定后,受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可按规定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工伤认定前离职会有什么后果

工伤认定前离职,一般有以下后果:-认定程序方面:不影响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仍可在离职后一年内自行申请。但离职后与单位关系弱化,若需单位配合提供材料如劳动关系证明、事故报告等,单位可能不积极配合,增加认定难度。-赔偿方面:若认定为工伤,部分赔偿项目不受离职影响,如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通常在离职时支付,提前离职可能使劳动者更早拿到这两笔赔偿;不过,离职后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可能无法再主张。所以,工伤认定前离职各有利弊,劳动者需综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离职。

三、工伤认定前可以做劳动能力鉴定

不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是劳动能力鉴定的前置程序。劳动能力鉴定需以职工被认定为工伤为前提。因为只有先通过工伤认定,确定伤害属于工伤范畴,才能进入后续劳动能力鉴定环节。劳动能力鉴定主要是评估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若未完成工伤认定,就无法明确伤害是否为工伤,也就不能开展针对性的劳动能力鉴定。所以,职工应先按规定申请工伤认定,待认定为工伤后,再在合适时间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获取相应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什么,相信大家在阅读前文后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关乎后续的赔偿等诸多事宜。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比如在前置程序中材料准备不充分该如何补救,以及若用人单位对前置程序有异议该如何处理等问题。这些拓展内容对于深入理解工伤认定前置程序很关键。若您对工伤认定前置程序相关问题,如刚刚提到的拓展问题或其他疑问仍有不解,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精准解答,消除您的困惑。

网站地图
更多

工伤认定最新文章

遇到工伤认定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