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工资福利 > 拖欠员工工资仲裁后仍不支付会怎样处理

拖欠员工工资仲裁后仍不支付会怎样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06 · 1706人看过
导读: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仲裁后仍不支付,员工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查询、冻结等执行措施,对妨碍执行行为可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还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多方面受限,其商业信誉和经营活动将受严重负面影响。
拖欠员工工资仲裁后仍不支付会怎样处理

一、拖欠员工工资仲裁后仍不支付会怎样处理

若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仲裁后仍不支付,员工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多种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扣留、提取其收入等。若用人单位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等妨碍执行的行为,法院可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涉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同时,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限制,对其商业信誉和经营活动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二、拖欠员工工资仲裁赔偿标准是多少

拖欠员工工资的仲裁赔偿标准如下:

支付拖欠工资:用人单位需足额支付劳动者被拖欠的工资

支付赔偿金:通常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支付经济补偿:如果因拖欠工资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三、拖欠员工工资劳动局也解决不了该咋办

若劳动局无法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可考虑以下途径:

申请劳动仲裁:这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法律途径。需准备好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及工资拖欠情况的证据。仲裁委受理后,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依据《劳动合同法》,员工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经审查,若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会在15日内向用人单位发出支付令,要求其支付工资。

提起民事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服或仲裁委未受理,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院判决来维护自身工资权益。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以增强自身诉求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当我们探讨拖欠员工工资仲裁后仍不支付会怎样处理时,这不仅关乎员工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法律的严肃执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员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司法手段迫使用人单位履行支付义务。而且,用人单位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比如被处以罚款,相关责任人还有可能被拘留。若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你是否正遭遇此类困扰呢?要是对拖欠工资仲裁后的进一步处理方式存在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团队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遇到工资福利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