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小孩一岁多离婚孩子归谁

小孩一岁多离婚孩子归谁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8.14 · 3332人看过
导读:一岁多的孩子在离婚的时候一般就是归女方,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还在哺乳期,所以这个时候一般就是归女方,除非是有一些特殊情况,有特殊情况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抚养权才会归男方。

一、小孩一岁多离婚孩子归谁

这个时候的孩子一般就是归女方。

1、两周岁以下的小孩怎么判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亲生活:

(1)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没有不利影响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如母亲的经济能力及生活环境对抚养子女明显不利的,或母亲的品行不端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或因违法犯罪被判服刑不可能抚养子女的等等。

2、两周岁以上的小孩怎么判

夫妻离婚后,对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法院会根据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原则作出判决,这主要是考察父母的经济状况、个人品德习性、受教育状况等。总之,法院会把孩子的抚养权判给最有利于小孩健康成长的一方。

3、十周岁以上的小孩怎么判

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二、争夺抚养权如何取证

1、即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如果一方的教育修养比较高,可以更好的教导孩子。因此,取得这一方面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

2、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

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很多时候,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带。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情况,往往也是影响孩子抚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3、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取证

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问题的处理原则,是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双方离婚,但有一方距离学校较近,或生活小区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当然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或者是双方距离都一样,就要看哪一方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了。因此,这方面的取证工作也是必须的。

4、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

一般,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为成熟,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虽然这样会对其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对其成长最为有利一方抚养,算是对其的补救吧。希望即使夫妻离婚了也能够让孩子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两周岁以下的孩子都是属于哺乳期,这个时候哺乳期的孩子就是跟随母亲生活,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还离不开母亲,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判决给女方。然后就是根据双方的情况,看哪一方比较适合孩子的成长。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离婚热门文章

  •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112126次阅读2022.08.16
  •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13条规定,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13594次阅读2022.08.15
  • 离婚证不可以在异地办理,必须在一方户口所在地进行办理。如果双方同意协议离婚,并非必须到颁发结婚证的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可以到到任何一方的户籍所在地办理。如果双方不同协议离婚,则需要到被告住所地(住所地是指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居住满1年以上的地方)的基层法院诉讼离婚。
    784710次阅读2022.08.15
  •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9468次阅读2022.08.15
  • 1、提供结婚登记证书。2、提供婚姻基础状况的相关证据。3、提供婚后感情的证据材料。4、提供引起离婚主要原因的证明材料和证人线索。5、提供子女的相关资料。6、提供关于财产的证明材料。7、提供双方收入和债权债务的相关证据。
    13706次阅读2022.08.14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