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直接抚养人的含义是什么?

直接抚养人的含义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119509人看过
导读:直接照料自己生活的人即是直接抚养人。例如父母离异后,直接照料自己生活的父或母,是自己的直接抚养人。虽然另一方也承担抚养义务,也拿抚养费,但不是直接照料自己生活。抚养,是指对有血亲关系的未成年人的供养。

{ArticleTitle}

一、直接抚养人的含义是什么?

直接照料自己生活的人即是直接抚养人。例如父母离异后,直接照料自己生活的父或母,是自己的直接抚养人。虽然另一方也承担抚养义务,也拿抚养费,但不是直接照料自己生活。

抚养,是指对有血亲关系的未成年人的供养;扶养,是指对没有血亲关系,但有义务或者约定义务的相对人的供养;

二、抚养权诉讼

被抚养人是抚养关系合并审理离婚诉讼中的当事人。

在与离婚之诉一并审理的子女抚养之诉中,被抚养人尽管未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但是是法院审理的抚养法律关系中的抚养费的权利人,故而是具有抚育费给付义务的“对方当事人”。依法享有以自己名义申请执行抚育费的资格。否决其具有原讼中的当事人地位,就是确认了在特定条件下被抚养人依法获得的民事权利,国家剥夺其司法救济权。

一、与离婚案件合并审理的子女抚养之诉中,被抚养子女是同一诉讼程序的当事人。

(一)被抚养子女是依法享有抚育费的权利人。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该条表明,依据生效的离婚判决、调解书在一方拒绝履行时,依法享有抚育费权利的一方,有权向法院申请执行,该权利人依法是相对于承担抚育费给付义务的一方的“对方当事人”;即该申请人是所依据裁判中“当事人”。而抚育费执行案件的权利人是受抚育人,则受抚育人是申请执行所依据裁判中的当事人。

(二)被抚养子女是合并之诉中的对方当事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该条文表明,离婚之诉与子女抚养之诉,是可分之诉。但是,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司法实践中,通常将离婚之诉、财产之诉、子女抚养之诉合并审理,在诉讼法上叫做诉的合并。诉的合并包括诉的主体的合并与诉的客体的合并,离婚案件中诉的合并是诉的客体合并,即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对几个各自独立的诉讼标的合并进行审理。据此,依据有关离婚裁判申请执行抚育费的子女,依法属于合并之诉中之“子女抚养之诉”的对方当事人。

综上所述,在社会上称作是直接抚养人的公民实际上就是在家庭中直接履行照顾义务的父母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正常的家庭中都是亲生父母作为其法定也是直接的抚养人为未成年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上提供最主要的帮助和支持并且还需要负担很多的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子女抚养热门文章

  • 不履行抚育义务,针对此情况可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前夫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根据《民法典》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
    30345次阅读2022.03.28
  •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相同,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以优先考虑:1、以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5583次阅读2022.03.28
  • 可以起诉。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8882次阅读2022.03.28
  • 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依照此法条可以看出,法律对非婚生子女实行平等对待的政策,非婚生子女同样享有受父母抚养教育的权利。
    68023次阅读2022.03.28
  • 证明自己更适合抚养子女。自己工资收入、教育程度优于对方的,可收集工资表、纳税证明、学位证书等证据。
    544942次阅读2022.03.28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