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遗产继承 > 父母一方是老年痴呆如何立遗嘱?

父母一方是老年痴呆如何立遗嘱?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1657人看过
导读:当父母一方是老年痴呆的情况也是不可以订立遗嘱的,因为在订立遗嘱时也是需要订立人是具有行为能力的人,因为老年痴呆已经属于不能辨认事实的情况,所以患有老年痴呆的公民订立的遗嘱也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是比较轻微的患者也是需要有医学鉴定来确定当事人是否有行为能力。

一、父母一方是老年痴呆如何立遗嘱?

一方有老年痴呆症,另一方立遗嘱只能处分本人的财产或共同财产的份额,无权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方的财产进行处分。有老年痴呆症一方的财产一般应适用法定继承来处分。

根据《继承法》第22条的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因此,要判断老年痴呆人所立下的遗嘱是否有效,就要考虑老年痴呆在立遗嘱的时候是否属于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

这要视乎其自身的病情而定,如果其病情已达到不能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不能正确进行意思表示的,则应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此时其所立遗嘱应属无效;如果其只是一般的痴呆症,不影响其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则其所立遗嘱仍然有效。当然,其病症是否影响其行为能力,要有医学鉴定。

老年痴呆症患者所立遗嘱有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其立遗嘱时是否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具体说,就是其病症是否已影响到其辨认和控制的能力。

二、遗嘱有效的条件是什么?

(一)遗嘱人必须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一条规定:“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 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患有聋、哑、盲等生理缺陷而无精神病的成年人,他们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因此他们也可以立遗嘱。

(二)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必须是其真实意思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二条第二、三、四款规定:“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三)遗嘱人对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有处分权的。

(四)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

(五)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即可采用公证、自书、代书、录音、口头等形式。

我国的法律中也是规定了必须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订立的遗嘱才具有法律效力的,同时遗嘱也是表示遗嘱订立人的真实意愿,当受到胁迫或者欺骗订立的遗嘱也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在判断老年痴呆的患者订立的遗嘱是否有效力,也是需要判断订立时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遗产继承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遗产继承热门文章

  • 1、房屋评估:首先必须通过评估公司对房屋进行市值评估。2、继承公证:申请人应当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领取继承公证书。3、房屋测绘:申请人须到房地产测绘部门申请办理房屋面积测绘或转绘手续。4、继承登记:申请人持房地产权证、继承公证书、房屋测绘等证明到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继承登记手续。
    84785次阅读2022.07.28
  • 老人去世后是按照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法定继承的顺序来处理其遗产的,此时如果有前者,并且是合法有效存在的话,那么就按照意愿来继承。
    117107次阅读2022.07.28
  •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从被继承人死亡那一刻开始,遗产就可以进行继承分割。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1、遗嘱继承。2、遗赠。3、遗赠扶养协议。4、法定继承。
    7330次阅读2022.07.28
  • 财产税没有总额的具体规定,要根据纳税人获得的财产价值来确定。特点:它是对特定财产的拥有者或者支配者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对财产“存量”征收的一种税,它以财产存在为前提,是对财产纯收入量征税,并且所征收的税款数量与财产的数量和价值一般成正比关系;它是直接税,即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收负担。
    7177次阅读2022.07.28
  • 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该条规定,把非婚生子女的地位视同婚生子女,婚生子女享有的一切权利,非婚生子女同样享有,且不允许任何个人、组织、法人加以危害和歧视。
    63387次阅读2022.07.28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