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经营管理 > 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法律法规是什么?

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法律法规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2297人看过
导读: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之间是会签订协议的,双方股东签订的协议也是会约束着双方当事人的行为,显名股东以及隐名股东也是需要按照协议的内容来享受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了合同后双方之间存在恶意串通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协议也是属于无效协议。

一、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法律法规是什么?

与显名股东间有协议,虽然这个协议对于公司不具有约束力,但是在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依然有效。它不仅是隐名股东用来约束显名股东的依据,也是证明隐名股东对于公司实际出资的有力证据。根据上海市高院的规定,如果双方在协议中未约定隐名股东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并且隐名股东也没有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双方之间隐名投资关系将不会被认定,而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

二、隐名股东的基本特征:

1、隐名股东依合法行为而产生。

隐名股东的产生是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在遵守现行法律的前提下依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而产生,不包含为规避法律而借用他人名义出资的情形。如隐名股东并不包含利用国家对下岗职工投资经营的优惠政策,约定用下岗职工的名义对公司出资的人。

2、隐名股东依隐名出资人与显名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而产生。

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隐名股东问题所涉及的实质是一种合同,二是隐名股东涉及的直接当事人为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

隐名股东合同只能由隐名出资人与显名人两方组成。但一个隐名股东投资合同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是数人。如数个隐名人作为一方共同地与一个显名营业人订立一个隐名股东投资合同;或数个显名营业人作为一方共同地与一个隐名投资人订立一个隐名股东合同。

3、隐名股东合同为双务合同、有偿合同。

隐名股东负出资义务,显名股东负营业及分派利益的义务,双方互负有义务,且互为对价,任何一方都不能无偿从他方取得利益,故隐名股东合同为双务合同、有偿合同。

4、隐名股东合同为诺成合同及不要式合同。

隐名股东合同因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并不以隐名股东的实际出资为成立要件,隐名股东的实际出资则为合同的实际履行,故为诺成合同。对隐名股东合同,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以某种特定形式成立,故为不要式合同。

5、隐名股东出资的标的主要为货币、不以登记为产权转移形式要件的实物、权利、技术等。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也是会有一些股东也是会因为自身的特殊情况无法担任股东,那么此类情况下当事人也是可以与其他当事人签订协议来担任隐名股东的,虽然隐名股东也是不实际参加公司的经营也是可以发现享有公司的收益,后续与显名股东发生了纠纷也是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经营管理热门文章

  • 私募债券是指向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少数投资者募集的债券,其发行和转让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私募债券的发行手续简单,一般不能在证券市场上交易。
    190801次阅读2022.07.28
  • 1、这两种公司在成立的条件和募集资金方面不一样;2、二者的股份转让的困难和容易程度不一样。有限责任公司受到的限制多,较为严格;3、两个公司的股权证明形式不一样;4、两种公司的两权分离程度不同;5、两种公司的财务经济状况的公开程度不一样。
    3152662次阅读2022.06.09
  • 1、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对并购贷款的限制缺乏灵活性。2、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后如何解决新增资部分的上市便存在障碍,为完成并购而发行股票也受到制约。
    9635次阅读2022.03.28
  • 答案是不能的。因为厂房是归属于公司所有的,即便是公司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给与员工赔偿,员工也没有权利私下出售公司的厂房,而且厂房的出售是需要有产权的,员工没有相应的产权,自然也无法出售。
    15083次阅读2022.03.28
  • 1、直接投资方式。并购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通常资金实力雄厚,故其作为股东的加入,可大大提高管理层收购的成功率。2、信托贷款方式。此种方式成本相对较高,回报率却不高,故实践中很少被单独采用。3、直接投资加信托贷款方式。
    5027次阅读2022.03.28

经营管理专题解读

想获取更多公司经营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公司经营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