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1)劳动者面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随时申请劳动仲裁,但存在时效规定。正常情况下,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晓或应当知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2)若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不过,一旦劳动关系终止,劳动者需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3)劳动者申请仲裁要做好准备工作,需准备仲裁申请书、双方身份信息以及证据材料等,并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提醒:
劳动者要留意仲裁时效,尤其在劳动关系终止后及时申请仲裁。不同案情处理方式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
(一)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可随时申请劳动仲裁,无需受一年仲裁时效限制。若劳动关系已终止,则要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二)申请仲裁时,劳动者要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双方身份信息以及证据材料等。
(三)应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1.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随时申请劳动仲裁,无时间限制。不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晓权利被侵害起算。
2.若劳动关系存续,因拖欠报酬争议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在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3.劳动者申请仲裁,要备好仲裁申请书、双方身份信息、证据材料,向合同履行地或单位所在地仲裁委提出。
结论: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有一定规则。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无仲裁时效限制,终止则需在一年内提出,申请时要准备相关材料向规定仲裁委提出。
法律解析:
依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不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若劳动关系终止,需自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者申请仲裁时,要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双方身份信息、证据材料等,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若遇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且对仲裁流程或时效把握不准的情况,建议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