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离婚后女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吗

离婚后女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与@赵丽律师联合整理 · 2022.03.28 · 5997人看过
导读:夫妻在离婚时,可以选择协议离婚。如果一方不同意离婚的,通常就会诉讼离婚。如果有孩子的,孩子是需要由一方抚养,另一方支付抚养费。如果夫妻双方离婚后,女方不要孩子,女方是要给抚养费的。

{ArticleTitle}

在现实生活当中,一般当我们提到抚养费这样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离婚以后,既然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母亲,那么,孩子的抚养费就是针对父亲来说的。其实并不是如此,对抚养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的义务。下面小编就详细为大家介绍,离婚后女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吗?

一、离婚后女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吗?

抚养子女是法定义务,支付子女抚养费是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的体现,作为义务支付抚养费肯定是必须的,但法律对此并没有强行规定,如果对方不需要给予抚养费的话,也是可以不给于抚养费的,但是对方是有权利随时要求给予抚养费的。

不用支付子女抚养费主要是特殊情况下减免所致,减免父或母一方抚养费的情况,一般有两种:

(1)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既有经济负担能力,又愿意独自承担全部抚育费;

(2)给付义务的父或母因出现某种困难,确实无法或没有能力给付抚养费的,可以通过协议或判决,酌情减免给付数额。

但减免是有条件的,一旦被减免方情况好转,有能力给予抚养费时,应依照原定数额给付。

需要说明的是,免除抚育费,只是就抚养费而言,其教育子女的其他义务是不能被免除的,另一方不得以减免抚养费为由,限制或剥夺另一方探望子女等权利。

二、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是怎样的?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如果一方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我们可以看出,夫妻双方离婚后,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必须给孩子支付抚养费。如果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父亲的话,在现实生活当中,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女方是否需要支付抚养费,如果男方的条件较好的话,女方经过协商以后也可以不支付抚养费。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

子女抚养热门文章

  • 1、以子女利益最佳为基本原则,充分考虑离婚后夫妻双方经济收入、居住条件等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生活环境的变化对子女的成长是否有利等因素。2、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7885次阅读2022.07.28
  •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相同,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以优先考虑:1、以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5600次阅读2022.07.28
  • 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依照此法条可以看出,法律对非婚生子女实行平等对待的政策,非婚生子女同样享有受父母抚养教育的权利。
    68039次阅读2022.07.28
  • 一)本诉正在进行中,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反诉 (二)反诉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如果反诉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的,审理本诉的法院。三)反诉能够与本诉适用同一程序 四)反诉请求与本诉请求互不相容或其中一个请求为另一个请求的先决问题 (五)反诉需由被告向本诉原告提起。
    13951次阅读2022.07.28
  •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5116次阅读2022.07.28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婚姻家庭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