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赔偿需通过法律途径吗
1.工伤赔偿并非一定走法律途径。发生工伤,单位一般应按时申请认定,社保机构会依规支付赔偿。若单位参保且配合,双方就赔偿达成一致,可不走法律程序。
2.有这些情况可能需法律介入:单位没交工伤保险,还拒绝担责;双方对工伤认定、鉴定结论、赔偿金额有争议。劳动者可通过仲裁、诉讼等维权,靠法律强制力获赔。
二、工伤赔偿需提供哪些资料
申请工伤赔偿,需准备以下资料:
劳动关系证明,像劳动合同、工资记录、工作证,用来证明和单位有劳动关系。
工伤认定资料,含申请表和诊断证明。申请表要写清事故时间、地点、原因和伤害程度。
劳动能力鉴定资料,做过鉴定的提供结论书,确定伤残等级。
其他材料,如身份证复印件、银行账号,便于赔偿款支付。
三、工伤赔偿需用人单位承担哪些
1.工伤赔偿里,用人单位承担的费用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有关。没缴工伤保险,单位要担全部法定赔偿。
2.缴了工伤保险,单位一般承担这些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按原标准发;停工留薪期护理费;五、六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终止或解除合同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3.有些地区要求单位在工伤认定前先垫付医疗费。单位应积极赔偿,保障职工权益。
工伤赔偿是否需通过法律途径呢?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用人单位积极配合,按规定流程给予合理赔偿,可能无需借助法律途径就能顺利解决。但要是用人单位存在推诿、拒绝赔偿等情况,法律途径就成了有力保障。通过法律途径,能确保工伤职工的权益得到全面维护,比如准确核算应得的各项赔偿金额,包括医疗费、伤残津贴等。如果您正面临工伤赔偿相关问题,对赔偿流程、金额计算或法律保障心存疑虑,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助力您妥善处理工伤赔偿事宜。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