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有效吗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通常是有效的。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协商解除就合法有效:一是双方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理解行为性质、预见行为后果;二是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形;三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当协商解除生效后,双方的劳动关系即行终止。用人单位需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出具离职证明,办理档案和社保转移手续等。劳动者应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能要什么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能主张的权益依具体情况而定。若由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者可要求经济补偿,标准为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指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若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存在加班情况,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用人单位还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出具证明,并在十五日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此外,若用人单位有未支付的工资、奖金、提成等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要求一并支付。
三、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有效条件是什么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有效的条件如下:
首先,订立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理解协议内容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其次,协议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双方是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就解除劳动合同事宜达成一致。
再者,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例如,协议不能约定排除劳动者获得经济补偿的法定权利等。
最后,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需依照其规定履行相应程序。
当探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有效时,我们要清楚这一行为在符合法律规定和双方意愿的情况下是具备法律效力的。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后,双方的劳动关系即告终止。但后续可能会涉及一些相关问题,比如离职手续的办理、工资结算以及经济补偿的确定等。若你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对这些后续事项存在疑问,或是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本身的合法性、有效性还有困惑,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依据具体情况为你详细解答,帮你明晰其中的法律要点,妥善处理好相关事宜。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