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的原件应该由谁持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实践惯例,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用人单位持有劳动合同原件,以便对劳动用工进行管理、保存档案等。同时,劳动者持有原件可保障自身权益,在发生劳动纠纷时作为关键证据。若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劳动合同原件,劳动者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例如,小李入职某公司,公司未给他劳动合同原件,小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要求公司提供。这样规定是为确保双方权利义务清晰明确,避免一方擅自篡改合同内容,有力维护劳动合同的严肃性和双方合法权益。
二、劳动合同的解除违约金吗
劳动合同解除是否涉及违约金,需视具体情形而定。
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若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也需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但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的解除不涉及违约金。比如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正常解除通常无需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而非违约金。所以要综合合同约定及解除原因来判断是否存在违约金支付问题。
三、劳动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有哪些
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协商:双方当事人直接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寻求达成一致解决方案,这是最简便、高效的方式。
2.调解:可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介入,协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具有灵活性。
3.仲裁:是重要途径。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对双方有约束力。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申请强制执行。
4.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
需注意,劳动争议一般需先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服才能诉讼。解决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原件的持有归属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会各自持有一份。这是为了保障双方的权益,在发生劳动纠纷等情况时作为重要依据。那要是用人单位拒绝给劳动者劳动合同原件该怎么办呢?劳动者又该如何通过这份原件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比如在涉及工资核算、工作时长认定等方面。如果您对劳动合同原件持有相关问题还有其他疑问,例如如何妥善保管原件、丢失原件后有什么补救措施等,不要错过寻求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