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了工伤怎样认定伤残赔偿
出工伤后认定伤残赔偿按以下步骤进行:
1.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若单位未申请,工伤职工、近亲属或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申请,申请时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劳动能力鉴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要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3.赔偿:根据伤残等级,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若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由单位支付赔偿,赔偿项目有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
建议职工及时了解工伤认定和赔偿流程,单位要积极履行申请义务,避免因未缴纳工伤保险导致自身承担赔偿责任。
二、工伤认定后伤残赔偿标准有哪些
工伤认定后,伤残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确定。
一级至四级伤残,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27至21个月本人工资;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90%至75%。
五级、六级伤残,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18、16个月本人工资。保留劳动关系的,由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的,按月发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60%;经本人提出,可解除劳动关系,获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七级至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13至7个月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合同的,获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规定。
三、出工伤后伤残等级鉴定法律流程是怎样的
出工伤后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法律流程如下:
首先,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材料。社保行政部门受理后一般60日内作出认定决定。
其次,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最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一般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当我们聚焦出了工伤怎样认定伤残赔偿这个问题时,除了基本的认定赔偿流程,还有一些相关要点值得关注。比如,工伤认定后,若对伤残等级鉴定结果有异议,是可以申请重新鉴定的。另外,赔偿的具体项目会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有所差异,像五级至十级伤残解除劳动关系时,还会涉及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在整个工伤处理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企业不配合等难题。如果你在出了工伤怎样认定伤残赔偿以及后续相关问题上还有疑惑,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