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关系 > 辞退福利可以算工资吗?

辞退福利可以算工资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2.03.28 · 3197人看过
导读:辞退福利可以算工资,因为我们国家当中所规定的工资的概念指的范围就是包括一个津贴奖金,还有就是一些福利等等,至于具体的统一费用的话,它实际上就是在一些劳动合同法当中规定的一些具体的项目,比如说加班的时候有加班费用的。

一、辞退福利可以算工资吗?

辞退福利可以算工资。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二、辞退福利的内容

1、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

2、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

三、确认条件

1、在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企业应当确认由于辞退福利而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 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

3、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自愿裁减建议。

四、确认时应注意的问题:

1、正式的辞退计划或建议应当由企业与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组织达成一致意见后,经过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批准。

2、如果企业的辞退计划和裁减建议还在制定和讨论中,未最后经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的情况下,对该项辞退福利不能确认。

3、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准备辞退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根据有关规定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辞退补偿金额;以及实施辞退的时间。

4、企业的辞退计划和裁减建议必须制定的较为完整,已具有可操作性,这是评判能否即将实施的标准。

5、企业在制定辞退计划和提出裁减建议时就可以确认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需要等到实际支付补偿款时再进行确认。

6、要求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辞退计划或裁减建议,是因为只有辞退计划或裁减建议具有不可撤销性,才能保证会计确认和计量具有可靠性,否则在会计上无法对该项辞退福利进行确认和计量。

我们国家对于劳动者他们所进行的一定的保护,不仅仅是体现在一些纠纷发生之后的一个保护上面,还有就是在一些过节过年的时候有一些费用方面的支出,过节费等福利的话都是存在的,并且它也是纳入到我们公司的范围之内来进行一定的管理的。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北京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展开全文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劳动关系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关系热门文章

  • 无论工作多少天,工资,都是劳动者的合法收入,用人单位辞退或者劳动者辞职后,用人单位都应当结清工资,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可以向劳动机关投诉。
    247467次阅读2022.06.22
  • 停职的意思就是要求员工暂时停止履行自己当前的职务,大多数员工被停职的原因可能是违反了公司或国家的某些规定,需要暂时接受调查,等调查完毕之后,根据调查结果再进行下一步的打算。有的时候在停职期间用人单位是可以不给员工发工资的。
    306157次阅读2022.03.28
  • 实习期内随时辞职是不行的,要提前三天和单位提出。现在毕业生到单位参加工作,开始都有一个实习期,也就是试用期,只有通过试用期才能转正成为正式职工。这个期间内,双方建立的也是劳动关系,辞职应当按照规则制度来。
    320027次阅读2022.03.28
  • 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的,你没有过错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你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你2个月的本人工资。
    672490次阅读2022.03.28
  • 直接从各类学校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试用期工资。初中毕业生为170元;高中、中专毕业生为18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为195元;大学本科毕业生为205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为220元;硕士学位研究生为240元。
    296244次阅读2022.03.28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