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裁判案例>

两套房分割遇僵局:杨律师智解继承困局,让房产与亲情各归其位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原告:罗XX(三哥)

原告代理律师: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杨志峥律师

被告:罗XX(大哥)、罗XX(二姐)、罗XX(小弟)

案例中所有当事人名字均为化名



冰冷的房产证背后,不是全家和睦,而是手足亲情的拉扯。当大哥和二姐选择退出,小弟的推诿却让遗产分割陷入僵局,一场本可避免的纷争悄然逼近。

“翔X,爸留下的两套房子,我住着小的,你住着大的,小的是我当年掏钱买的。现在大哥二姐都不要了,咱俩商量下,你要大的,就补我点钱,要小的,我就补你点?”


三XXXX语气诚恳,试图与小弟罗XX达成共识。



01、案情简述


在北京海淀区,罗XX与岑XX夫妇用一生的辛劳筑起了一个家,养育了四个儿女:大哥罗XX、二姐罗XX、三XXXX和小弟罗XX。2005年,母亲岑XX撒手人寰;2021年,父亲罗XX也安详离世,两位老人留下的主要遗产,是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两套房产,均系2000年房改时取得:一套150平方米,一套130平方米。其中,130平方米的房屋,当年由罗XX实际出资约5万元购得,并一直居住至今。150平方米的房屋则由罗XX居住。


父亲罗XX晚年,虽生活可以自理,但那份孤独与日俱增。三XXXX与妻子,无论寒暑,始终坚持着每周一次的探望。他们带去的不只是生活用品,更是对老父亲深切的关怀与慰藉,这份孝心,无声地流淌在每一次陪伴里。


父亲去世后,两套房产作为遗产需依法分割。长子罗XX年事已高,主动表示放弃继承权。长女罗XX远在武汉,生活XX,也明确声明放弃继承权。至此,继承权自然落在了共同居住在京的罗XX与罗XX两兄弟身上。然而,当罗XX主动提出协商分割方案时,罗XX却始终消极应对,不愿正面协商。


眼看沟通无望,且事不宜迟,罗XX无奈之下,走进了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的大门。他希望通过专业的力量,帮他拨开亲情的迷雾,达成那份迟来的公平。诵盈律师杨志峥主任律师代理此案。



02、案件焦点


杨律师及诵盈律师团队迅速梳理案情,锁定核心争议点:


1. 遗产范围与份额构成认定:两套海淀房产确系罗XX与岑XX的夫妻共同财产,在岑XX2005年去世时,其份额已发生一次继承(但当时可能未分割),罗XX2021年去世时,其名下全部份额及可能继承自岑XX的份额均成为遗产。需明确可供本次分割的遗产范围。


2. 继承人资格与份额:罗XX、罗XX已明确放弃继承有效,罗XX、罗XX为唯二法定继承人。关键在于如何公平分割两套价值不等的房产。


3.罗XX出资贡献的法律意义:罗XX对130平房屋的5万元出资(发生于2000年房改时),虽发生在父母生前,但此出资行为能否在本次遗产分割中视为其对取得该房产的贡献,从而主张多分或获得相应补偿?这成为平衡双方利益的关键点。


4.调解可能性:鉴于双方是亲兄弟,且房产由二人分别实际占有使用,通过调解达成实物分割并辅以适当补偿,是最有利于家庭和睦、减少诉累的解决方式。


03、办案经过


面对兄弟间隔阂渐深的僵局,杨律师深知,这不仅是一场遗产分割的法律较量,更是一场修复亲情裂痕的艰难旅程。诵盈律师团队迅速行动,将专业智慧与深切共情融入每一个办案环节。


夯实基础,厘清权属:理解到三XXXX对“出资被忽视”的委屈和对“家宅归属”的深切忧虑,杨律师及诵盈律师团队第一时间投入到扎实的证据工作中。

立即调取两套房产的产权档案、房改购房协议、付款凭证等,确认房产属于罗XX、岑XX夫妻共同财产的性质,以及罗XX对130平房屋确有5万元出资的历史事实。明确罗XX、罗XX放弃继承声明的法律效力。


评估价值,量化差异:诵盈律师团队敏锐地意识到,两套房面积和价值的客观差异是矛盾的核心点之一。

为了避免兄弟俩在“感觉”上争执不休,诵盈律师团队果断建议并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两套房产进行独立、公允的市场价值评估。拿到评估报告后,杨律师耐心地向双方,特别是对价值差异可能心存疑虑的小弟罗XX,解释评估的依据和结果。



聚焦“贡献”,释XX理:杨律师深知三XXXX心中最大的痛点是自己当年的出资和对父亲多年的照料,是否能在法律上得到认可,为此他倾注了大量精力研究案情和相关法条。

杨律师重点向罗XX阐释《民法典》相关规定:分割遗产时,对于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也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虽然罗XX的出资发生在父母生前且针对特定房屋,但其贡献是客观存在的,在分割时考虑其贡献,符合法律精神和公平原则。要求罗XX正视其兄的付出和协商诚意。


亲情引导,力促调解:律师在沟通中,一方面向罗XX强调调解对维系亲情的意义,建议在补偿金额上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向罗XX明确指出,若拒绝合理协商进入诉讼,不仅耗时耗力,法院同样会考虑罗XX的贡献因素进行分割,结果未必对其更有利,且将彻底伤害兄弟感情。律师充当了沟通的桥梁和理性的声音。杨律师和诵盈律师团队在本案中的角色,不仅是律师,更是心理咨询师和家庭修复师,在冰冷的法律框架内,努力寻找着情与法的平衡点。


诵盈律师团队不仅是法律顾问,更是兄弟间沟通的桥梁、理性声音的传递者、以及那份摇摇欲坠的兄弟情的守护者。杨律师的沟通,充满了对双方未来关系可能破裂的深切忧虑和对亲情的珍视。



04、调解结果


最终,在杨律师专业、耐心且富有同理心的斡旋下,双方在海淀区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

1.登记在被继承人罗XX名下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的房屋归罗XX所有。

2.登记在被继承人罗XX名下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建筑面积130平方米的房屋归罗XX所有。

3.罗XX于调解书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一次性向罗XX支付房屋折价补偿款人民币20万元。该调解方案迅速得到法院确认,纠纷高效化解。


05、律师解读

本案是法定继承中,通过调解成功化解兄弟间房产分割纠纷的典型范例,体现了以下法律要点:

1.放弃继承需明示:罗XX、罗XX明确放弃继承的行为合法有效,使其不再参与遗产分割,简化了继承人范围。

2.实际贡献可考量:虽然三XXXX对130平房屋的5万元出资发生在父母生前购买房改房时,严格意义上不构成对父母的多尽抚养义务,但其出资行为客观上对家庭取得该特定房产有贡献。在遗产分割调解中,将此作为平衡双方利益、确定补偿金额的重要因素,符合《民法典》第1130条鼓励的“协商不均等”及公平原则,也容易被各方接受。这体现了调解的灵活性。

3.实物分割+补偿是常见方案:对于由不同继承人实际占有使用、价值不等的房产,采取“各归其屋,差额补偿”的方式(即实物分割辅以金钱补偿),是最便捷、最能维持现状、减少后续纠纷的分割方式。本案调解方案(150平归罗XX,130平归罗XX,罗XX补偿20万)即属此类。

4.调解的独特价值:相比于诉讼判决,调解更能体现当事人的自主意愿,程序更高效(本案迅速结案),费用成本通常更低,最重要的是最大程度维护了家庭亲情。罗XX在调解后安然离世,也侧面印证了快速、平和解决纠纷的重要性。


杨律师提示此类案件常见风险点:


●放弃继承的时效与形式:放弃继承需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避免事后反悔引发纠纷。


●房改房权属复杂性:房改房涉及工龄折扣、职级等因素,权属来源特殊,分割时需查清历史购买情况及出资贡献。


●实物分割的可行性:需考虑房屋是否便于分割、是否有抵押、承租人等因素。本案房屋由继承人分别占有使用,是实物分割的良好基础。


●出资贡献证据留存:对于在父母生前对特定财产(尤其是房产)有出资贡献的情况,务必保留好付款凭证、协议等证据,以便在未来的继承分割中作为协商筹码或主张依据。



07、案件总结


《礼记》有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家庭的和睦兴旺,在于成员间的理解与担当。遗产,本应是父母留给子女的最后一份关爱与念想,不应成为割裂亲情的利刃。XXX的故事,始于弟弟的回避,所幸终于法律的指引与亲情的觉醒。


杨律师凭借对继承法律的精准把握,对房产价值的客观评估,以及对当事人心理的敏锐洞察,成功引导双方在法院调解框架内,找到了既尊重历史贡献,又符合当前实际,并以合理补偿平衡利益的解决方案。这份调解协议,不仅是对两套房产归属的法律确认,更是为XXX重拾手足情谊搭起了一座桥梁。

本案再次印证:在继承纠纷中,法律是定纷止争的标尺,而调解则是弥合亲情的良药。当冰冷的法条与温暖的调解艺术相结合,便能书写出“事了、人和”的圆满结局。它提醒我们,面对遗产分割,少一分锱铢必较的算计,多一份互谅互让的胸怀,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生者最珍贵的馈赠。

其他案例:

下载本案例

基本信息

裁判日期:2025/08/12 星期二 16:00:00

审理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参与本案的律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5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