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我
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涉及的本人工资,是工伤职工工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工资计算有相应标准和范围,停工留薪期工资由单位按月支付。
法律解析: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的本人工资计算有明确规定。以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为依据。若本人工资过高或过低,分别按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或60%计算。计算平均工资时,把前12个月工资总额相加再除以12,这里的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在停工留薪期,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通常不超过12个月。这些规定保障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赔偿计算的公平合理。如果在劳动能力鉴定赔偿及工资计算方面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的法律建议和帮助。
2025-11-14 21:18:06 回复
咨询我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中的本人工资,是工伤职工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当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按300%计算;低于60%,则按60%计算。
具体计算方式为,把工伤职工前12个月工资总额相加后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此外,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通常不超12个月。
为保障职工权益,用人单位应准确核算工资并及时足额缴费。职工自身要了解工资构成和计算方法,遇到问题及时与单位沟通,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2025-11-14 20:48:05 回复
咨询我
法律分析:
(1)劳动能力鉴定赔偿中本人工资的确定有明确规则,是以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来计算。
(2)当本人工资存在高低差异时,有相应的计算标准。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300%计算;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
(3)计算方式是将工伤职工前12个月工资总额相加后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资,且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4)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通常不超过12个月。
提醒:工伤职工要留意工资计算标准,单位计算赔偿时若有不符规定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以维护自身权益。
2025-11-14 19:02:54 回复
咨询我
(一)确定本人工资时,先统计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这里的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二)将统计好的前12个月工资总额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资。
(三)对比本人工资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若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按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计算赔偿;若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按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计算。
(四)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期限一般不超12个月。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2025-11-14 18:34:13 回复
咨询我
1.劳动能力鉴定赔偿的本人工资,是工伤职工受伤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2.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按300%算;低于60%,按60%算。
3.计算时,把前12个月工资总额相加除以12得月平均工资,工资含计时、计件工资等。
4.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不变,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12个月。
2025-11-14 16:49: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