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遇到无证医疗纠纷,需及时固定证据并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投诉,协商不成可诉讼解决赔偿问题,医方若涉嫌犯罪将被追究刑责,患者可附带民事诉讼索赔。
2.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固定证据时,确保病历、药品、治疗器械等完整留存,拍照录像要清晰记录现场,聊天记录和通话录音妥善留存。
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投诉要提供详实信息,协助其依法查处。
协商赔偿需合理提出诉求,若协商无果,诉讼中尽早收集能证明医疗过错、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的证据。
若发现医方涉嫌犯罪,及时与司法机关沟通,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保障自身权益。
法律分析:
(1)遇到无证医疗纠纷,固定证据是关键。病历、药品、治疗器械等实物,现场的照片或录像,与医方沟通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这些证据能在后面处理纠纷中起到重要作用。
(2)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无证行医行为是必要措施。主管部门会依法对其进行查处,维护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
(3)对于赔偿等纠纷,双方可先尝试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患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中,患者要证明医疗过错行为、自身损害后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无证行医性质恶劣,医方一般需承担较大责任。
(4)若医方行为涉嫌犯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患者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提醒:
固定证据时要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同无证医疗纠纷案情不同,若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分析。
(一)固定证据要全面且及时,像病历、药品、治疗器械等实物证据以及现场照片、录像、与医方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都要留存好。
(二)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无证行医,让其依法处理。
(三)就赔偿等纠纷,先尝试和医方协商,协商不成患者可去法院起诉,起诉时要证明医疗过错行为、自身损害后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若医方行为涉嫌犯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患者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里虽未明确提及无证行医,但无证行医若导致患者损害,也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符合过错责任的范畴。
遇到无证医疗纠纷,处理步骤如下:
一是固定证据。收集病历、药品等物品,对现场拍照或录像,保留与医方的聊天记录和通话录音。
二是投诉举报。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反映无证行医情况,等待依法查处。
三是解决纠纷。先尝试协商,协商不成可起诉。诉讼要证明医疗过错、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无证行医医方责任大。若涉嫌犯罪,医方可被追责,患者可附带民事诉讼获赔。
结论:
遇到无证医疗纠纷,应先固定证据并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投诉,赔偿等纠纷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诉讼,医方可能担责甚至被追究刑责,患者可附带民事诉讼求偿。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对于无证医疗纠纷有明确处理规定。及时固定病历、药品等证据以及现场影像、沟通记录等,能为后面处理提供有力支撑。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主管部门会依法对无证行医行为进行查处。在赔偿纠纷处理上,协商是一种便捷方式,若协商无果,患者可向法院起诉。诉讼时证明医疗过错、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是关键,由于无证行医严重违法,医方一般会承担较大责任。若医方行为构成犯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时患者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如果您在处理无证医疗纠纷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随时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专业解答医疗纠纷中,无过错责任的认定关键在于是否使用了不达标的药品、器械、消毒药剂或血液等存在隐患的物品。如果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过期药物,即便诊疗流程没有问题,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因为这些不符合标准的物品的使用本身就是责任的源头。
专业解答医疗纠纷有三种解决途径:协商、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协商简便高效,达成满意协议即刻赔偿;行政调解限一年内申请,需律师代理,向卫生部门提交争议;司法诉讼无需事故鉴定,患者举证责任倒置,医疗机构需证明无过错或行为与损害无关否则担责。
专业解答医疗纠纷中,医疗机构无过错不需赔偿。依据法规,医疗机构对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损害负有过错赔偿责任。免责情形包括患者不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已达合理诊疗标准或因医疗技术限制无法提供最优方案。
专业解答医疗纠纷诉讼需注意时效,一般为三年,医疗事故类则为一年。原告通常是患者本人或其继承人,医院为被告。赔偿请求需合理,过高诉求可能不被支持。证据至关重要,包括鉴定结论或病史材料。务必在时效内提起诉讼,确保合法权益。
专业解答1、医方通过与患方签订协议免除法定义务的协议内容违法,是无效的;2、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等。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医疗纠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