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合同法》赋予合同守约方采用强制履行救济方式的选择权,但要求强制履行非守约方保护其利益的唯一选择,而且有关强制履行的诉讼请求若要获得法院支持,亦必须具备强制履行的构成条件,尤其要符合履行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即违约方能够继续履行合同且继续履行合同是合理的。对此,《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由此可知,尽管强制履行是一种较能契合当事人缔约目的的违约救济方式,但如果强制履行不符合《合同法》规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要求,从妥善平衡合同各方权益和贯彻经济理性原则等角度出发,法院亦不应支持守约方提出的强制履行的诉请。
强制履行在《合同法》上称继续履行,当事人诉请法院判令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是《合同法》赋予守约方的一种违约救济方式。在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后,另一方不愿意解除合同,而坚持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一般不增加违约方本应依约承担的合同义务,但它能凭籍司法裁判的强制执行力使得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因此,与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进行损害赔偿等方式相比,这种违约救济方式更有助于实现守约方的缔约目的,故在寻求司法救济的过程中常被守约方优先选用。当事人选择要求违约方继续履约的救济方式,更有助于实现当事人当初的缔约目的,从鼓励商事交易和合同履行的角度出发,在符合法律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法院可予支持。以上是房产继续履行合同后如何强制执行的回答
2017-09-12 19:22:06 回复专业解答一般情况下,强制执行拘留15天后不会继续拘留。但如果被执行人存在新的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且情节严重,有可能再次被拘留。在执行程序中,拘留是一种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的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专业解答一般被执行人被强制执行拘留15日后就不会再被拘留了,但要是在这期间有很明显的拒绝执行的行为,而且后果还很严重,那可能会再次被拘留。拘留对于那些没有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来说,是一种强制手段。根据民诉法的规定,个人罚款的金额不能超过十万,单位罚款的金额不能超过五十万到一百万,拘留的时间不能超过15天。这些执行措施的目的是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同时也是保护申请者的权益,而不是单纯地惩罚被执行人。
专业解答劳动者可以强制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履行,劳动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规定支付赔偿金。
专业解答维持合同履行需满足:存在违约行为,合同续期可行,续期符合双方利益,债务内容可强制执行,债权人在期限内提出解约请求。在解决违约纠纷时,持续履行(实际履行)首要考虑可执行性,对于以现金交易为主的合同纠纷,可适用持续履行。
专业解答当法院作为执行机构时,意味着相关法律文书已生效且不可上诉。 然而,如果执行机构是政府部门且申请执行人已向法院提起诉讼,他们有权在时效内对初审判决或裁决提出上诉,表达对不满的诉求。
律师解析 已经强制执行了,说明案件的判决书已经生效,所以,就不能再上诉了。 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原判确有错误,可以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严格三重认证
206个细分领域
3000+城市分站
18万注册律师
3亿咨询数据
想获取更多合同事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