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伤残等级赔偿标准 >栖霞市伤残等级赔偿标准

栖霞市伤残等级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根据伤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一般伤残的等级伤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分为两种:合同未到期,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6个月本人工资以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6个月本人工资。栖霞市十级伤残赔偿的多少是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因此,当事人在计算栖霞市十级伤残赔偿金额时应该查清相关数据,以便于确定赔偿项目计算标准。

栖霞市伤残等级赔偿标准

一、残疾赔偿金

1、六十周岁以下:

(1)一级伤残

按照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自定残之月起,赔偿二十年;

(2)二至十级伤残

以10%的比例依次递减计算。

2、六十周岁以上:

不同伤残等级残疾赔偿金计算同六十周岁以下,按照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自定残之月起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计算。

3、七十五周岁以上:

不同伤残等级残疾赔偿金计算同六十周岁以下,按照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自定残之月起,赔偿五年。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如果赔偿权利人能够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则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二、残疾辅助器具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器具数量×器具更换次数(赔偿年限÷器具使用年限)。

残疾辅助器具费是指在受害人因人身伤害致残的情况下,为补偿其丧失的器官功能,辅助其实现生活自理或者从事生产劳动而购买、配备的生活自助器具,如购买假肢、轮椅等支出的费用。

残疾辅助器具赔偿年限:

赔偿二十年;

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

七十周岁以上按五年计算。

栖霞市伤残等级赔偿项目

1、残疾赔偿金

2、残疾辅助器具费

栖霞市伤残等级计算方式

一、栖霞市统计局公示数据:

1、上年度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0元;

2、上年度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9050元;

3、上年度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110元;

4、上年度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555元;

5、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687元;

6、上年度全省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年/人):

(1)农、林、牧、渔业66054元

(2)采矿业113104元

(3)制造业83162元

(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22998元

(5)建筑业76278元

(6)批发和零售业75628元

(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6536元

(8)住宿和餐饮业53297元

(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6084元

(10)金融业97701元

(11)房地产业81054元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0887元

(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0830元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1780元

(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0785元

(16)教育109680元

(17)卫生和社会工作117288元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0855元

(1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8681元

二、青岛市统计局公布数据:

1、上年度青岛市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35元;

2、上年度青岛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584元;

3、上年度青岛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7701元;

4、上年度青岛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7592元;

5、上年度青岛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508元;

6、上年度青岛市全市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1671元

三、栖霞市伤残等级计算方式:

1、残疾赔偿金

(1)受害人在60岁以下

城乡居民残疾赔偿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伤残赔偿系数。

(一级伤残:按照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自定残之月起,赔偿二十年;

二至十级伤残:以10%的比例依次递减计算。)

(2)受害人在60-74岁之间

城乡居民残疾赔偿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系数。

(3)受害人在75岁以上

城乡居民残疾赔偿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伤残赔偿系数。

2、残疾辅助器具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器具数量×器具更换次数(赔偿年限÷器具使用年限)。

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年限:

1)赔偿二十年;

2)五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

3)七十周岁以上按五年计算。

该栖霞市伤残等级赔偿标准最新整理更新时间为2025年,整理自政府网站、媒体等公开出版物,若内容有误欢迎拨打全国客服热线:400-64365-60。

上述赔偿标准仅供参考。为您推荐:栖霞市律师

1小时前

合同违约赔偿如何追究?

封云凯律师 最近回复:

当遇到合同违约赔偿问题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追究违约方的责任: 第一步:判断是否构成违约 1. 明确合同约定 仔细研究合同条款,确定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情形和对应的违约责任。比如,买卖合同中约定了交货时间和质量标准,如果卖方未在约定时间交货,或者交付的货物不符合质量标准,就可能构成违约。 2. 分析违约行为 确定违约方是否实施了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违约行为包括拒绝履行、迟延履行、不适当履行等。例如,在租赁合同中,承租人未按照约定支付租金,就属于拒绝履行支付义务的违约行为。 3. 确认违约方过错(部分情况) 在某些合同中,需要确认违约方是否存在过错。一般而言,违约责任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即只要存在违约行为,违约方就应承担责任,但在一些特殊合同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需要证明违约方存在过错。比如,在委托合同中,如果受托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步:收集证据 1. 合同文本 合同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情形的重要依据,要确保保存好合同原件。 2. 履行合同的证据 证明自己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义务的证据。例如,在买卖合同中,提供己方付款的凭证、运输单据等,以证明自己已经按时支付货款等。 3. 违约行为的证据 证明对方违约行为的证据。如对方未按时交货的,保存好相关的沟通记录、催告函等;货物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要有检验报告、照片、视频等。 4. 损失证据 证明因对方违约给自己造成损失的证据。如果是直接经济损失,要有相关的发票、财务报表等;如果是可得利益损失,需要提供合理的计算依据和相关的市场数据等。 第三步:与违约方协商 1. 发出通知 以书面形式(如律师函、正式的通知函)向违约方指出其违约行为,并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明确赔偿的金额、方式和期限等。 2. 协商解决 积极与违约方进行沟通协商,尝试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方案。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冷静,记录好协商的内容和过程。 第四步:如协商不成,考虑非诉讼途径 1. 申请调解 可以向有关的调解机构申请调解,如行业协会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等。调解机构会根据双方的情况进行斡旋,提出调解方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2. 申请仲裁 如果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者双方在事后达成了仲裁协议,可以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具有程序简便、效率高、保密性强等特点。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步:提起诉讼 1. 确定管辖法院 根据合同类型和法律规定,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来说,合同纠纷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合同中有关于管辖法院的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规定,则按照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2. 准备诉讼材料 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双方的身份证明等。起诉状要明确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3. 参加诉讼 按照法院的通知参加庭审,在庭审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出示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 4. 执行判决 如果法院判决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而违约方不履行判决的,胜诉方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的执行措施,实现自己的赔偿权益。

1小时前

父亲过世母亲继承房产再卖怎么办

平台专业咨询顾问律师 最近回复:

1.先明确房产是否为父母共同财产。若是,母亲先得一半产权,另一半由母亲和其他法定继承人(如子女)按法定继承分割。 2.母亲继承房产,可办理继承公证或通过法院诉讼获生效法律文书,再到不动产登记中心过户,登记到自己名下。 3.母亲出售房产按二手房交易流程进行,准备房产证、身份证等材料,与买家签合同,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产权转移。同时留意税费,不同情况有减免政策。

2小时前

父亲过世母亲继承房产再卖怎么办

律图天津律师 最近回复:

结论:父母共同房产,母亲先拥有一半产权,另一半由母亲和其他法定继承人分割。母亲继承需办理公证或诉讼取得文书后过户,出售按二手房交易流程进行,要准备材料、签合同、办转移登记,还需注意税费减免政策。 法律解析:根据民法典,夫妻共同财产中,一方去世后,在世一方先拥有一半产权,另一半由法定继承人继承。母亲作为法定继承人之一,要继承房产可通过继承公证或法院诉讼拿到生效法律文书,之后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过户。母亲出售该房产,遵循二手房交易流程,准备相关材料签订合同并办理产权转移登记。交易过程中涉及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依不同情况有减免政策。若对房产继承、出售流程或税费问题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确保交易合法合规。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5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