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怎么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怎么规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18 · 1932人看过
导读: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知道权利受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劳动纠纷先经劳动仲裁前置,仲裁时效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害起算。劳动关系存续因拖欠报酬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劳动关系终止则自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收到裁决书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怎么规定

一、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怎么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规定为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但劳动纠纷需先经劳动仲裁前置程序,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若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该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不过,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合同纠纷找律师怎么收费

劳动合同纠纷律师收费方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按件收费: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一般每件收费在5000-30000元。-按标的额比例收费:涉及财产关系的,根据争议标的额按一定比例分段累计收费。如10万元以下部分收费比例为8%-12%;10万元至100万元部分收费比例为5%-7%。-计时收费:每小时收费标准在200-3000元。-风险代理收费:先收取一定基本费用,再按胜诉执行到位的款项的一定比例(不超过30%)收取报酬,但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案件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具体收费受案件复杂程度、律师经验、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可与律师协商确定。

三、劳动合同纠纷证据有哪些规定

在劳动合同纠纷中,证据的规定主要涉及种类、举证责任等方面。证据种类包括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举证责任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劳动者主张劳动关系存在,要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用人单位若否认劳动关系,需提供反证。 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如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需对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举证。证据应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才能被法院或仲裁机构采信。

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有着明确规定。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若你在劳动合同纠纷中遇到诸如时效认定、超过时效如何补救等问题,或者对整个诉讼时效规定仍有不解,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精准解答,助你明晰自身权益与应对之策。

网站地图
更多

劳动合同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