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规定哪些中止履行合同的情形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是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是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是丧失商业信誉;四是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同时,依据第五百二十八条,当事人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二、民法典规定离婚后对财产分配反悔咋办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离婚后对财产分配反悔,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若双方协议离婚,且在离婚协议中对财产分割达成一致并办理了离婚登记,一方反悔的,可在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财产分割协议。法院审理时,若未发现订立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会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若诉讼离婚,对已生效的财产分割判决反悔,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再审,但需有新证据证明原判决确有错误等法定情形,否则法院难支持再审申请。总之,反悔需在法定期限内,且要有合理理由和证据。
三、民法典规定的主债权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
依据《民法典》,主债权合同无效情形如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4.违背公序良俗的,即违背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的合同无效。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主债权合同无效,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担保合同也随之无效。
当探讨民法典规定哪些中止履行合同的情形时,需注意,除了常见的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等典型情形外,像对方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等,也会导致当事人可中止履行合同。这些情形的认定和处理都有严格法律依据。倘若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是否符合中止履行合同的情形存疑,或是对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如何恢复履行等。那么,别再纠结,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依据民法典为您详细解读,帮您妥善解决相关难题。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