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认定 > 工伤认定后多久能领工资

工伤认定后多久能领工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14 · 1568人看过
导读:工伤认定后,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应按原工资福利待遇按月支付工资,一般不超12个月,特殊情况经确认可适当延长但不超12个月。实践中,配合的话工伤认定后正常发放日就能领工资,有争议则可能需劳动仲裁,会影响拿工资时间。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还可依伤残等级享受相应待遇。
工伤认定后多久能领工资

一、工伤认定后多久能领工资

工伤认定后,停工留薪期内工资应正常发放。一般而言,用人单位应按原工资福利待遇按月支付工资。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12个月。 实践中,若用人单位配合,员工在工伤认定后,正常工资发放日就能领取工资。若双方对停工留薪期时长、工资数额等存在争议,可能需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解决,这种情况下拿到工资的时间会受程序进展影响。待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还可根据伤残等级享受相应待遇。

二、工伤认定后,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工伤认定后,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该时效可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工伤认定后一年内未拿到赔偿咋办

工伤认定后一年内未拿到赔偿,可按以下步骤处理。首先确定工伤待遇是否已由劳动能力鉴定确定,若未鉴定,应及时申请,这是确定赔偿标准的依据。若已完成鉴定,需查看赔偿责任主体。 若用人单位已缴纳工伤保险,大部分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可向社保经办机构核实是否已完成审核及支付流程,督促其尽快处理。若用人单位未支付应由其承担的部分,可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全部赔偿由用人单位承担。协商无果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认定后多久能领工资是许多工伤职工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完成工伤认定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会按照规定流程尽快发放。但具体时间可能因地区、案件复杂程度等因素有所不同。通常在材料齐全、审核通过后,会在较短时间内到账。而用人单位支付的停工留薪期工资,一般会按照正常工资发放周期发放。若在此期间遇到工资发放延迟等情况,您有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是您对工伤认定后工资领取的具体流程、时间节点等还有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工伤认定最新文章

遇到工伤认定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