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关系 > 经济补偿金迟迟不给该怎么办

经济补偿金迟迟不给该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06 · 1544人看过
导读:当经济补偿金迟迟未支付,可按以下步骤处理:首先进行协商,与支付方沟通了解原因并要求按规定支付,这是最便捷方式。协商无果则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其有权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付责令加付赔偿金。还可准备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依法审理裁决。若不服仲裁结果,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
经济补偿金迟迟不给该怎么办

一、经济补偿金迟迟不给该怎么办

当经济补偿金迟迟不给,可按以下步骤处理:协商:与支付方沟通,了解延付原因,要求其按规定支付。这是最便捷的方式,能避免矛盾激化。投诉: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支付方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加付赔偿金仲裁:准备好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受理后会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

二、经济补偿金是否包含加班工资加班费

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一般不包含加班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经济补偿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而依据相关司法实践和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一般是指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收入。 加班工资是劳动者提供额外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具有不确定性和特殊性。将其排除在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之外,更能合理体现劳动者正常工作的劳动价值和企业给付经济补偿的公平性。所以,通常情况下,经济补偿金不包含加班工资。

三、经济补偿金的补偿协议是什么

经济补偿金补偿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经济补偿事宜达成的书面协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特定情形下,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法裁员等,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协议会明确双方主体信息、经济补偿的具体金额,该金额通常按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计算;还会写明支付方式(如现金、转账)和支付时间。 同时,协议会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劳动者可能需承诺不再就劳动关系相关事宜向用人单位主张其他权益;用人单位则需按约定支付补偿。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可追究其违约责任。该协议是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明确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

当面临经济补偿金迟迟不给的情况时,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扰。首先要明确,用人单位无故拖欠经济补偿金是违法的行为。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商,要求其尽快支付。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仲裁裁决后,若用人单位仍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您在经济补偿金支付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比如申请仲裁的具体流程、劳动监察部门的受理范围等,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劳动关系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关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