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关系 > 劳动法中不能开除的人有哪些

劳动法中不能开除的人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22 · 1900人看过
导读: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包括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检查或疑似职业病在诊断观察期的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丧失部分劳动能力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者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但劳动者有严重过错时,单位可依法解除。
劳动法中不能开除的人有哪些

一、劳动法中不能开除的人有哪些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有: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劳动者;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劳动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不过,若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过错情形,即使属于上述人员,单位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法中不胜任员工离职有补偿吗

劳动法规定,员工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胜任,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不过,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员工不胜任工作且经过培训或调岗仍无法胜任。若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解除劳动合同可能被认定违法,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因此,用人单位解除不胜任员工劳动合同要遵循法定程序并充分举证,员工遇此类情况可依法维权。

三、劳动法中不续签合同赔偿是怎样的

在劳动法中,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资基数通常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但如果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总之,用人单位不续签合同的赔偿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基数等因素来确定。

在劳动法中,了解哪些人不能被开除至关重要。除了文中提到的特定情形外,比如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非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另外,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也不能随意被开除。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您对劳动法中不能开除的人员范围还有更深入的疑问,或者在工作中遇到类似相关问题,欢迎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助力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网站地图
更多

劳动关系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关系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