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未按时发工资员工可以离职吗
单位未按时发工资,员工可以离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因此离职,还可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员工离职时,应注意保存单位未按时发工资的证据,如工资条、银行流水等。可先与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
二、单位未按时支付赔偿金怎么办
若单位未按时支付赔偿金,你可按以下步骤维权:
首先,与单位沟通协商,明确指出其应履行支付义务,询问未支付原因并要求给出支付时间。
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依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你还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准备好仲裁申请书、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赔偿金相关证据等材料。仲裁具有准司法效力,能快速解决纠纷。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作出最终裁决。
三、单位未按时交工伤保险怎么办
单位未按时缴纳工伤保险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单位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同时,职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规定追偿。
单位未按时缴纳工伤保险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劳动者有权要求单位赔偿。劳动者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探讨单位未按时发工资员工是否可以离职时,这不仅仅关系到能否顺利离开工作岗位。若员工因单位未按时发工资而离职,后续还会涉及到经济补偿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过错致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而且在离职手续办理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纠纷,比如工资结算、工作交接等方面。要是你正面临单位未按时发工资的情况,对能否离职以及后续相关问题存有疑问,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助你妥善处理这一难题。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