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诈骗罪中的中间人会被判刑吗

诈骗罪中的中间人会被判刑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07 · 1765人看过
导读:诈骗罪中的中间人是否判刑视情况而定。不知情无主观故意不构成犯罪不判刑;明知诈骗仍提供帮助可能构成共犯。认定共犯关键看有无共同故意及行为,获利更倾向认定构成。量刑依在犯罪中作用,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是从犯,从犯处罚相对主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诈骗罪中的中间人会被判刑吗

一、诈骗罪中的中间人会被判刑

诈骗罪中的中间人是否会被判刑,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若中间人对诈骗行为不知情,不存在主观故意,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但如果中间人明知他人实施诈骗,仍为其提供帮助,如提供信息、协助转账等,可能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在认定是否构成共犯时,关键看其是否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及行为。若中间人从中获利,更倾向于认定构成共犯。量刑会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大小而定,起主要作用的为主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为从犯,从犯的处罚相对主犯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诈骗罪中的帮凶该如何判

诈骗罪中的帮凶构成共同犯罪,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具体量刑会综合考虑帮凶在犯罪中的作用大小、参与程度、获利情况等因素。如起次要作用的从犯,可能在法定刑幅度内从轻或减轻处罚;起辅助作用的从犯,可能会被免除处罚或在较低幅度量刑。

三、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如何认定

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有排除权利人、将他人财物作为自己所有物进行支配的意图。一般可从以下方面判断:一是行为手段,若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骗取财物,往往可推断有非法占有目的。二是对财物的处置,如取得财物后肆意挥霍、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可能表明其不想归还。三是还款能力与态度,有还款能力却拒不归还,或根本不考虑还款,倾向于认定有非法占有目的。四是欺骗行为与取得财物的关联性,若欺骗行为就是为获取财物,也能辅助认定。但具体案件需综合全案证据,遵循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准确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以正确认定诈骗罪。

在探讨诈骗罪中的中间人是否会被判刑时,我们要明白其责任判定较为复杂。若中间人对诈骗行为知情且起到帮助作用,那很可能会被判刑。比如为诈骗分子提供信息、协助转账等。但要是中间人确实不知情,或只是起到了正常的居间介绍作用,一般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关键在于其在诈骗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主观认知。你是否对诈骗罪中中间人的法律责任仍有疑问呢?若想进一步了解关于中间人在不同情形下更详细的法律界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你精准解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