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单位是否应当发放工资

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单位是否应当发放工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06 · 1064人看过
导读: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单位应发工资。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医疗,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12个月,严重或特殊情况经确认可适当延长但不超12个月。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满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单位是否应当发放工资

一、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单位是否应当发放工资

在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单位应当发放工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二、劳动能力鉴定后的争议怎么解决

若对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存在争议,有以下解决途径。首先,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再次鉴定。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若对鉴定结论无异议,但涉及工伤保险待遇等赔偿问题产生争议,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需在规定时效内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判决。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留好相关证据,如鉴定报告、劳动合同、医疗记录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争议得到妥善解决。

三、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与责任都有哪些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如下:首先,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委员会收到申请后,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后,委员会根据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关于责任: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职工对鉴定结论不服,可在15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再次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若鉴定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责任。用人单位应配合鉴定工作,否则可能面临不利后果。总之,各方都应按规定履行义务,以保障劳动能力鉴定的公正、准确进行。

在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单位是否应当发放工资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如前文所述,一般情况下,单位是需要发放工资的。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比如,如果员工在鉴定期间未正常出勤,单位发放工资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又或者,在某些特殊行业或岗位,对于工资发放可能存在特殊规定。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员工在劳动能力鉴定期间的工资待遇。要是你对劳动能力鉴定期间工资发放的具体细节还有疑问,比如不同情况的工资计算方式等,别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精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工伤鉴定最新文章

遇到工伤鉴定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