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定劳动关系工资如何确定
认定劳动关系时,工资确定有多种方式。若劳动合同有明确约定,依约定执行。
无书面合同或合同未约定的,按集体合同规定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实际发放的工资一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加班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也应计算在内。
确定工资数额,可参考劳动者实际出勤记录、考勤表、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等证据。用人单位掌握工资支付等证据而不提供的,将承担不利后果。
若双方对工资数额有争议,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由仲裁机构根据上述规则及证据依法确定工资标准。
二、认定劳动关系时效是多久的
认定劳动关系的时效问题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不过,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例如,员工离职后发现在职时单位存在拖欠报酬等侵害权益情况,需在劳动关系终止一年内申请仲裁认定相关权益。若离职后超过一年才主张,可能因时效问题面临仲裁委不予受理或驳回请求的风险。所以,劳动者要及时关注自身权益,在时效内主张权利,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三、认定劳动关系需要多长时间
认定劳动关系所需时间并无固定标准。
一般情况下,如果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作出认定,比如两三个月左右。但要是情况复杂,涉及大量证据的调查核实、多方主体的责任认定等,时间就可能延长。例如存在多个用人单位交叉用工、劳动关系存在争议且证据模糊等情形时,整个认定流程可能会持续半年甚至更久。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仲裁审理期限通常为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案情复杂的可延长十五日。对仲裁结果不服起诉到法院后,一审普通程序一般会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则在三个月内审结。所以综合来看,认定劳动关系时间跨度因具体案件而异。
在认定劳动关系后工资如何确定呢?首先,工资一般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来支付。若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实行集体合同的,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此外,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足额支付,并可能获得相应的赔偿金。对于工资确定方式等相关细节,你是否还有疑问呢?若你想进一步了解认定劳动关系工资确定的具体计算方法、遭遇工资纠纷的解决途径等,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尽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