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确认劳动关系的成立
确认劳动关系成立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是最直接的证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2.工资支付凭证:如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等,能证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及劳动关系。
3.工作凭证: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作群聊天记录等,体现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
4.社保缴纳记录: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
5.同事证言:同事的证言可辅助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但需注意证人的可靠性。
若存在上述多种证据相互印证,一般可确认劳动关系成立。但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证据及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二、如何确认劳动关系管辖法院
确认劳动关系管辖法院需依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若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争议案件有其特殊性,通常需先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在仲裁阶段,也涉及管辖问题,与诉讼管辖有一定关联。例如,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所以,要准确确定劳动关系管辖法院,需综合考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合同履行地等因素,并结合劳动仲裁的管辖规定,以确保能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如何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可参考以下要点:首先看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是最直接的证明。若无书面合同,可从以下方面判断:一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主体资格;二是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管理,从事其安排的有报酬劳动;三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组成部分。比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记录、考勤记录等可作为旁证。此外,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以及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还有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都有助于认定劳动关系。若双方对劳动关系有争议,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依法认定。
当我们探讨如何确认劳动关系的成立时,需多方面考量。除了劳动合同,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等都能作为重要依据。而且,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等这些因素,都对劳动关系的确认起着关键作用。若你在劳动关系确认方面仍有疑问,比如对某些证据的有效性不确定,或者对劳动关系确认的特殊情况不清楚,别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剖析,帮你明晰劳动关系确认的相关事宜。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